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11月12日,財政部發布通知,提前下達2025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合計約1593億元,提前部署、精準謀劃,確保資金使用到位,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近期,江西、重慶、河南等各省市已陸續提前下達中央和省級、市級資金,其中,河南下達中央財政銜接資金72.14億元并同步下達省級財政銜接資金18.09億元。
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為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效益、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增強“三農”內生發展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切實的資金保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部門到金融機構,持續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持續加大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力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涉農貸款余額5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1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
作為中國特色金融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消費金融與千家萬戶密切相連,廣袤無垠的希望田野,充滿機遇的“三農”領域,已成為消費金融服務的熱土,在釋放鄉村消費市場潛力、支持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破解農戶、農民的消費難題,是消費金融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將實實在在的消費金融服務送到千家萬戶,需要不斷擴大消費金融覆蓋面。作為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如何助力“三農”服務提質升級?
今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鼓勵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推廣“整村授信”等主動授信、批量授信業務模式,加大高素質農民信貸支持,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投放,更好滿足農戶“短、小、頻、急”資金需求。
具有小額分散、靈活便捷等特點的消費金融正好契合了這一點,因此,各家消費金融公司正積極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開通快捷渠道、創新信貸產品、優化服務模式,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對具有較強季節性、周期性特點的群體,開發消費信貸產品,解決他們日常購買農資、置換家電等消費需求。
走進農村、貼近農戶,才能更好地了解其需求。作為授信方,為提升服務專業性、擴大展業范圍,一些消費金融公司成立了專職部門和專項小組,第一時間掌握農村居民消費難點和痛點。
如何讓信貸精準直達有消費需求的農戶?
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監管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金融支持北京市鄉村全面振興的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為鄉鎮各類消費場景提供個性化信貸產品,鼓勵通過線上辦理、免息分期等方式,穩步推進低門檻、小額度、純信用農村消費貸款,提高鄉鎮消費金融的可得性。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提高鄉鎮消費金融的可得性,以數字技術改善產品、優化流程,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和優化是十分必要的。
近一段時期,政府和監管部門多次強調發展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的重要性,引導金融機構強化科技賦能。在實操中,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通過數字化管理積極搭建金融同業協作平臺,創新“金融科技+保險”“金融科技+銀行”模式,除了關注個體農戶的消費需求,也為智慧農業建設貢獻了力量。
從好到更好,消費金融正大步邁向精準滴灌、更深更實。未來,在更加包容、協同、有序、創新、高效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之下,期待更多的消費金融機構能將服務觸達每一個微小主體,在奔赴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真正實現金融為民、普惠無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