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堅持統籌規劃、協同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堅持開放合作、共建共享。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綠色化、規模化、品種化、標準化、數字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為要求,以培育壯大大企業、大品種、大基地、大市場為抓手,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以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底線,打造集科研、種植、加工、營銷為一體的中藥材全產業鏈。
一、發展目標
到2027年,全省中藥材產業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中藥材種植規模穩定在1000萬畝左右,年產量達150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產值達2000億元以上,基本構建以云南白藥集團為鏈主的產業集群,基本形成中藥材產業鏈發展要素齊全、全國領先的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種類最多、品質最優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和中藥材產業國際化發展示范區,把中藥材產業發展成集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共享農業為一體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樣板。
二、重點任務
(一)中藥材良種育繁推體系建設工程
1.加強種質資源圃建設和良種選育。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加強各片區現有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圃的建設,組建云南省中藥材新品種(含菌物)評審認定委員會,建立1個全省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檢測平臺,系統開展道地優勢中藥材品種選育、提純復壯等,選育一批道地藥材優品良種,加強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
2.加大良種繁育推廣力度。推進中藥材種子種苗產業化繁育,鼓勵支持種子種苗繁育企業開展優良種子種苗商標注冊和品牌認證;建設50個以上以“十大云藥”為重點的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中藥材良種推廣種植面積達300萬畝以上,良種覆蓋率達30%以上。
3.加快珍稀瀕危中藥材的保護與利用。積極實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等保護措施,加快珍稀瀕危中藥材資源保護和產業化利用,提升資源保護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二)高品質中藥材供應基地建設工程
4.推廣中藥材綠色生態種植養殖。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區劃,加快推進林下、仿野生、間作、套作、輪作等種養模式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生產模式,種植林下、仿野生、綠色有機和GAP中藥材500萬畝以上,提升中藥材品質。
5.加快中藥材GAP基地建設。加快建設60個以云藥大品種和優勢品種為重點的GAP基地,鼓勵支持中藥生產、流通企業在中藥材產地自建或共建GAP基地,規范推行運用GAP追溯碼及“藥材符合GAP要求”標識。
6.提升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能力。制定道地藥材產地初加工技術規范和商品規格等級標準,完善推廣道地藥材特色采收加工技術模式,培育壯大一批產地初加工企業,鼓勵支持中藥生產、流通企業向中藥材產地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地初加工和趁鮮加工能力,建設30個規模以上產地初加工基地,基本實現所有中藥材品類產地初加工。
(三)中藥材精深加工園區建設工程
7.建設中藥材精深加工示范園區。加快推進以“集群+鏈式”為模式的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結構調整和數智化轉型升級,打造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文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普洱工業園區、臨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騰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批原料集中、要素聚集、服務完善、技術先進、鏈條齊備的中藥材現代化精深加工產業示范園區。
8.培育壯大中藥材龍頭企業。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推進中藥材企業并購重組、整合融合,盤活存量藥品批文資源,提升產業鏈集聚度和競爭優勢。充分發揮云南白藥集團、昆藥集團、一心堂等頭部企業引領主導作用,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帶動一批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培育形成2家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及120家省級中藥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增強優勢企業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四)藥食同源產品開發推廣工程
9.加強藥食同源產品研發生產。提升云南省藥食同源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和食藥同源資源開發與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發能力,制定藥食同源產品生產質量標準,挖掘總結整理一批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喜愛的藥膳菜單配方、制作工藝、功能食效等。鼓勵支持科研院所、餐飲食品企業、中藥材企業等協同合作研發生產藥食同源產品,創新研發生產一系列藥膳、中藥茶飲、中藥調料等日常中藥食品及補益型、康復型、治療型等功能性和保健性的藥食同源產品。加強藥食同源產品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成品產出等全環節質量監控檢驗。加強藥食烹飪人才培養,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形成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藥膳美食品牌,實現藥食同源類藥材年農業產值300億元以上。
(五)中藥材交易市場建設工程
10.統籌規劃建設中藥材交易市場。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構建“1+1+N”全省中藥材交易市場網絡體系,規范和加強行業監管,實現產地市場、銷地市場、生產企業的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有機銜接。支持云南白藥集團等企業在昆明打造集線上線下交易、產品博覽展示、價格信息發布、中醫藥文化傳承等功能為一體的云南中藥材展示中心,并配套打造藥膳美食、養生保健、文化旅游等服務商圈。對文山、昭通、保山、麗江、楚雄、大理、臨滄、普洱等地中藥材交易市場進行優化升級改造提升,打造集線上線下交易、智慧倉儲物流、質量檢驗檢測、產品全程追溯等功能為一體的專業交易市場。
(六)中藥材康養旅居融合發展工程
11.推進中藥材康養旅居融合發展。圍繞打造“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目標,整合融通中藥材種植加工、中醫藥醫療康養、休閑度假、觀光游覽、藥膳美食、科普研學、文化傳承等資源,配套完善軟硬件設施,打造一批中藥材特色康養旅居村鎮及示范區,加快推進中藥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七)中藥材品牌培育提升工程
12.提升“云藥”品牌影響力。加大“十大云藥”“十大健康資源”中藥材品種在國內外宣傳推介力度,持續鞏固提升云南中藥材品質優勢,規范管理運用云南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及地理標志,不斷增強云南道地藥材品牌影響力。
13.培育中藥材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做強做大“白藥”“昆藥”等龍頭企業品牌,培育打造“一心堂”“騰藥”“萬綠”“維和”“賽靈”等一批知名企業品牌,提升推介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產品品牌,做精做優“傣藥”“彝藥”“藏藥”等一批民族藥品牌,不斷擴大“云藥”產品市場占有率。
(八)中藥材科技創新工程
14.構建中藥材科技支撐體系。健全支持中藥材科技創新研發及成果轉化政策,制定重大課題研究計劃,集中整合各類科研資源力量,搭建科研創新轉化平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會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發創新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加大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科研攻關和產品創新研發力度;加強檢測檢驗能力建設。支持中藥院內制劑開發使用和轉化,解決一批種業、生態種養、連作障礙、質量控制等技術難題;鼓勵醫企合作,加強以醫促藥。支持醫療機構參與中藥品種的二次研發,研發一批新型飲片、保健食品、中藥獸藥、食品及飼料添加劑等創新產品。充分發揮民族醫藥優勢,推進民族藥二次開發和提質,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民族藥質量提升與資源綜合開發研究。
15.加強中藥材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中藥材人才培養計劃,有計劃、有重點引進培養一批中藥材學科帶頭人和專業技術骨干,鼓勵支持創新創業。充分用好騰沖科學家論壇模式機制,發揮好中藥材產業專家組和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作用,加大中藥材全產業鏈專題技術研討及培訓力度,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合作,共同研發轉化、共同培養人才,不斷提高中藥材產業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對在中藥材產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按照中央和省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九)中藥材國際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工程
16.共建國際合作平臺基地。鼓勵支持云南中藥材行業相關機構申報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中藥材聯合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等國際合作平臺基地。鼓勵支持云南中藥材企業、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等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相關機構企業交流合作,在云南或目標地區共同設立分支機構,共同投資開發建設,共建中藥材種植加工基地、中藥制藥廠、銷售服務網點等,推進中藥材產業國際合作。
17.拓展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市場。鞏固拓展德宏瑞麗、文山天保、西雙版納景洪、紅河河口等中藥材進出口岸優勢,優化完善藥食同源商品進口通關便利化措施,持續擴大與周邊國家中藥材貿易規模。積極爭取國家批準勐康、磨憨等口岸增設為允許藥材進口邊境口岸,推動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中藥材國際貿易示范區。引導企業主體面向“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中醫藥國際化研究,鼓勵中藥創新藥國內外同步注冊,鼓勵中藥及大健康產品拓寬國際銷售市場渠道。
18.促進中醫藥文化互鑒互信。推動云南中醫藥產品國際標準化,加強中醫藥療效機理的科學闡釋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推介。積極組織吸引南亞、東南亞國家中醫藥領域專家學者等參與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提高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認同度,把云南打造為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中心。
(十)中藥材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19.構建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全省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統,健全完善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行“云藥”產品賦碼流通制度,推動中藥材質量監管從種植端到市場端無縫對接,實現全過程各環節可追溯。
20.構建中藥材產業信息監測體系。建立全省中藥材產業信息監測系統,健全中藥材產業統計監測分析制度,動態監測重點中藥材種植規模、產地環境、生產規模、生產成本、市場價格、供需分析、發展趨勢等關鍵信息,為產業發展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21.構建中藥材規范標準體系。逐步健全完善中藥材繁育、種植養殖、收購、加工、貯存等技術規范、規格標準、質量等級標準、地方藥材標準等系列規范標準,建立健全施行中藥材產業標準化制度。
22.構建中藥材產業金融保險體系。提升金融支持助力中藥材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創新開發針對全產業鏈的個性化金融保險產品,精準對接中藥材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農戶等有效需求,建立“龍頭企業+金融”協同的普惠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有效保障產業發展資金需求。
23.構建優質藥材優先使用體系。建立優質藥材優先使用制度,組織開展中藥材GAP應用示范醫院建設工作,鼓勵支持中藥生產企業優先使用符合GAP要求的藥材,協同推進將使用符合GAP藥材的藥品優先納入集采范圍,鼓勵支持符合GAP要求藥材用于來源于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新藥、中藥配方顆粒及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研發生產和推廣使用,完善優化政策支持,積極打造“云嶺名方”品牌,培育一批制劑名品,通過中藥制劑發展支撐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省級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工作專班。加強實施管理,細化分解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完成時限等,建立中藥材產業發展項目庫,制定項目清單,健全會商協調、定期調度、聯合督導、監測評價、通報問責等機制。
(二)加大專項支持。制定省財政支持中藥材產業若干政策措施,突出問題導向,圍繞產業薄弱環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建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基金,健全使用管理制度,立足全產業鏈,謀劃儲備一批重點產業項目,發揮產業基金助力作用;按照種植養殖區劃,合理布局種植養殖基地和產地加工選址,加強中藥材種植、加工等用地保障;加強招商引資,健全招商項目庫,優化招商環境,完善“一站式”審批服務平臺。
(三)完善聯農帶農。積極引導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綜合體),務實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通過財政資金引導企業做好主業、練好內功,不斷優化產業組織模式,帶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廣大農戶各展所長、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逐步引導利益分配方式從“保底分紅”向“按股分紅”或“按貢獻分紅”等方式轉變,形成共創共享、共榮共生的產業生態圈,促進農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四)加強宣傳引導。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通過多平臺、多渠道、多形式宣傳,講好云南“好山好水好藥材”故事,營造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支持云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附件:云南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任務分工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