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內蒙古重點產業座談交流會于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期間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能源局和工業和信息化廳與呼和浩特市等5個盟市“組團”推介其十大產業集群,集中展示優勢資源和重點產業招引方向。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消費品工業處處長楊杰對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進行了重點推介。
從產業看,內蒙古發展生物醫藥基礎厚實、優勢突出。作為全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基地之一,內蒙古每年3200萬噸的玉米產量為生物發酵產業筑牢原料根基;作為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內蒙古每年產出萬噸級臟器原料,是動物藥研發生產的重要資源;廣袤森林、草原孕育豐富動植物資源,內蒙古可為中蒙藥產業發展提供天然 “藥倉”。此外,內蒙古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時數超2800小時、空氣干燥,也是生物發酵類產業的理想環境。
從政策環境來看,內蒙古產業政策支持精準有力。內蒙古對成功產業化的創新藥項目,按設備總投資的20%給予資金支持,最高可達1000萬元;對新獲批藥品開展臨床試驗的申辦者和承接機構都有獎補。同時,內蒙古大力扶持研發創新與孵化平臺建設,入駐企業或機構,平臺可獲相應獎勵。
楊杰指出,依托發達的草原畜牧業以及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目前內蒙古已形成以生物發酵、原料藥、化學藥、中蒙藥為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格局。
原料藥方面,內蒙古鹽酸麻黃堿、灰黃霉素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一。生物藥方面,內蒙古擁有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形成以疫苗研發生產為主,血清、培養基生產為配套的獸用疫苗全產業鏈條。中蒙藥方面,擁有中(蒙)藥7大類575個品種。
作為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呼和浩特市以生物疫苗、合成生物為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是其列為重點發展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已構建起“玉米—淀粉—液糖—中間體—原料藥—成品藥”的完整產業鏈。
資料顯示,呼和浩特市出臺了《呼和浩特市關于支持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呼和浩特市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等政策。目前,已通過生物醫藥產業兌現政策,累計發放1400萬元創新平臺配套及疫苗落地獎勵資金。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擁有內蒙古唯一的國家級生物安全P3實驗室,成為全球最大的黃原膠、阿維菌素生產基地,生物發酵容積達9.4萬立方米,金霉素預混液和鹽酸金霉素產量占全球60%左右,輔酶Q10產量占全球50%以上,口蹄疫疫苗年產能占全國55%以上。
內蒙古區位優勢也讓其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蘊藏著巨大市場潛力。作為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內蒙古地理位置獨特,向北開放優勢明顯,可輻射共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醫藥消費市場;土地成本、水電價格、勞動力成本也頗具優勢,是生物醫藥產業布局的理想之地。
會上,楊杰介紹了生物醫藥產業的三大招引方向。一是化學藥領域,招引抗腫瘤、糖尿病、肝炎等制劑研發生產企業,以及沙坦類、普利類特色原料藥和專利原料藥生產企業,共享千億級市場機遇;二是中蒙藥領域,招引道地藥材種植及初加工、飲片及配方顆粒加工、中(蒙)成藥與營養食品保健品生產企業、特色文旅康養服務企業、中(蒙)藥標準研究及產品研發企業;三是生物醫藥領域,招引多聯多價疫苗和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人用疫苗、重組蛋白、細胞工程、血液制品等前沿領域先鋒企業。
據悉,內蒙古立足自身稟賦特點和戰略定位,今年著力打造了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生物醫藥等十大產業集群。其中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主要業態包括生物醫藥和生物發酵,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鄂爾多斯市和烏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