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一個萬億規模潛力的新興產,正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這一領域的技術創新,如無人機、eVTOL、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為服務的高效、智能和安全提供了支撐。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增長,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低空經濟是指以航空載運與作業裝備技術為主要工具,以低空空為主要活動場域,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最終產出形式的一系列經濟活動。這一定義突出了三個本質特征:飛行活動作為產出形式,低空空域作為活動場域,以及航空器和浮空作為主要裝備。低空經濟的構成包括低空空域這一關鍵資源,以及低空制造產業、低空飛行產業和低空保障產業三大核心產業,還有綜合服務產業等輔助種群。這一經濟形態因其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而備受關注。
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系統研究 構建低空經濟發展的民航戰略
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在“十五”期間就將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計劃)重大科技課題,2012年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這個成果到“十四五”才真正開始收獲。深圳市從2009年開始扶持比亞迪電動車,10 多年后才真正收獲了財稅利益,所以深圳市提出的要長期培育低空產業應該是可信的。我們應當在充分調研國內外低空經濟發展情況和分析比較優勢基礎上,立足內循環和中長期任務,及早搭建低空經濟的民航戰略。
開展低空經濟民航戰略研究,確認行業層面的目標、任務與路徑。建立來源廣泛的民航局低空經濟專家組,充分論證戰略目標與重點任務。加強低空經濟的統計分析與政策研究。
明確職責 理順內部管理與外部協作
建議民航局內部設立低空領域的實體化機構。負責支持局領導低空領域決策,制定低空經濟民航戰略與行動方案,統籌各專業司局政策與技術規范口徑,統一對上對外報告與協調。這也是各國民航當局的通常做法。
強化支撐 建立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的持續穩定動力
中國民航傳統上依賴進口航空器,民航業技術創新缺乏底層航空器技術支撐。發展低空經濟,我國有必要、有條件、有能力基于堅實的自主航空器技術建立完整的低空技術體系。
提出民航業主導的國家低空經濟領域研發專項。支持適航、運行與空管、垂直起降場、數字基礎設施、安全監管、經濟監管等領域的研發項目,聯合業界與科技界推進核心關鍵技術的成熟與產業化。
設立民航局層面的低空經濟學院或者低空運行技術研究中心,力爭創建低空技術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完善行業院校在低空領域的專業設置與養成教育。
先立后破 處理好通航與低空經濟的關系
與歐美通航已經見頂的局面不同,我國需要通航為無人機鋪墊技術和運行基礎。低空經濟起步階段,通航載人載客業務仍是低空運營業主體。
傳統運營企業是大型無人機的運營主體來源。例如南航通航和東部通航與 eVTOL 企業建立戰略聯盟,他們將是 eVTOL 未來的運營商。而通用航空制造商可以與創新創業企業形成研發與生產綜合體,提高 eVTOL 量產能力與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
低空經濟發展既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是未來產業培育替代的產業融合過程,通用航空與無人機都將受益于這個融合替代過程。
低空經濟的發展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相關研究機構。政府作為推動者和監管者,負責制定法規和政策,加強監管,確?;顒拥陌踩煽?。企業作為參與者,承擔安全責任,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研究機構則提供決策支持和技術指導,推動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承擔低空交通管理系和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法規體系的主體顯然是政府和相關研究部門。而對于參與低空經濟的企業來說,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這兩大挑戰是應對與發展的主線。
圖片
低空經濟企業的技術創新挑戰
低空經濟的技術創新是其發展的核心動力,但在推進過程中遭遇了多重技術挑戰,主要包括技術成熟度、安全性和環境影響等。技術成熟度方面,關鍵技術如無人機和eVTOL需提升,以解決電池續航、載荷和穩定性問題,保障低空活動的高效與安全。自主導航和避障技術也需改進,尤其是在復雜環境下的飛行能力。無人機技術雖有進展,但仍需突破續航和載重限制,并發展更智能的飛行控制系。
安全性是另一重點,隨著低空活動的增多,必須開發安全系統防止空中碰撞和地面威脅。飛行器的安全性能需提升,包括硬件冗余設計、軟件故障診與自我修復能力,以及防范非法入侵和黑客攻擊的信息安全措施。防碰撞預警系和智能化調度指揮系統對確保低空交通的安全至關重要。環境保護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方向,需研發如電動飛行器等環保技術,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續航能力和效率的提升需依賴環保、高效的電池或新型動力系統,如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等。
此外,新一代通信技術,如5G/6G,對飛行器與地面控制中心間的通信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遠距離、大容量數據傳輸方面。通用航空器研發需多領域技術融合,解決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和安全性問題。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也給研發帶來挑戰。總體來看,低空經濟的技術創新面臨多方面挑戰,需要跨學科合作和持續研發投入,以推動其健康和廣泛應用。
低空經濟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挑戰
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的經濟形態,其應用場景廣泛且多樣,包括但不僅限于農業、城市服務、災害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游覽以及娛樂飛行等。這些豐富的應用場景不僅為低空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也預示著其增長的巨大潛力。然而,低空經濟的發展仍面臨著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接受度的挑戰。正如互聯網興起前的狀況,低空經濟的全新商業形態和服務模式尚待探索和驗證。
此外,跨行業合作和技術創新的融合也是推動低空經濟向前發展的關鍵。為此,必須努力推動不同行業間的技術交流,激發商業創新合作,共同開發新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智能物和空中交通管理技術的創新在低空經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低空交通流量的日益增長,研發更先進的智能物流系統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統變得尤為迫切。這些系統的完善將確保飛行的安全性和效率,為低空經濟的順暢運行提供堅實保障。同時,低空經濟的發展不僅局限于航空領域,它正與旅游、物流、城市管理等多個行業實現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增長點,更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為低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低空經濟也注重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與國家“雙碳”戰略目標高度契合。新興的綠色低空經濟產業,如電動飛行器的研發和應用,不僅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更為產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傊?,低空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面臨諸多商業模式,服務創新的挑戰,但也充滿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