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推動全市制造業“園中園”現代化、專業化、特色化、內涵化、品質化發展,塑造“搬不走的產業生態”,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近日印發了《成都市制造業特色產業園發展規劃(2025—203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
《發展規劃》圍繞“6+9+10”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充分考慮各區(市)縣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發展潛力,差異化布局產業細分領域主要承載地,明確在全市25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范圍內,選取產業基礎較好、相對集中連片、具有空間保障能力的區域開展特色“園中園”培育,構建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培育體系,引導招商推介、研發服務、人才引育、政策保障等環節優先向特色產業園集聚,并從中認定一批市級特色產業園,實現特色鮮明、錯位協同、標桿引領、集聚集群發展態勢。
成都市制造業特色產業園是指在省級及以上開發區范圍內,以“園中園”形式明確四至邊界,以某一產業細分領域為主攻方向,以促進產業特定資源集聚、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為核心功能,打造形成產業特色鮮明、企業集聚成鏈、運營管理專業的產業集聚區。
根據《發展規劃》,到2030年底,特色產業園錯位協同、特色發展、相互賦能,特色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5萬億元,特色產業集聚度達到80%以上,特色產業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全市比重達到60%,每個園區形成“一家運營公司(團隊)+一只產業基金+一批專業平臺+一批應用場景”的運營模式,特色產業園成為更具行業顯示度和影響力的產業地標。
同時,建成12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優產業市級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建成16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興產業市級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建成2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市級制造業特色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