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區位優勢顯著、產業基礎堅實,作為全國首批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呼和浩特空域資源廣闊、政策環境良好,將全力打造北疆地區重要的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和先行區。”
近日,以“數智低空 新向未來”為主題的2025低空經濟敕勒川思客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會上,呼和浩特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敏娜在推介中這樣表示。
當前,呼和浩特市正在全力推進以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為代表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設,以政策、空域、產業多重優勢布局低空經濟。
政策上,自治區賦予呼和浩特市商業航天產業基地、低空經濟示范區定位,呼和浩特市出臺了《關于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呼和浩特市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設立1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為低空經濟提供技術支撐、資金保障。
今年,呼和浩特市將申報70平方公里空域,編制完成《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及白塔機場片區更新發展空間規劃》,正在編制《呼和浩特市“十五五”低空經濟交通行業發展專題》。
呼和浩特市打造了航天經濟開發區等產業先導區,建設了全區首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引進了37家低空經濟企業,落地了中翼低空、蜂巢航宇、天疆防務等10家飛行器總裝制造項目,全部項目投產后,無人機年產能將達到5000臺。
此外,呼和浩特市與中國航科院、中科院地理所等開展合作,設立了1個中心(內蒙古低空經濟創新中心)、2個研究院(航科院內蒙古低空經濟研究院、內蒙古低空經濟研究院)、4個實驗室(內蒙古低空安全實驗室、呼和浩特市低空飛行監測控制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呼和浩特市無人機反制重點實驗室、呼和浩特市低空地球物理重點實驗室),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下一步,呼和浩特將以內蒙古低空經濟產業園建設為重點,著力構網絡、強鏈條、拓場景。”李敏娜說。
在構網絡上,呼和浩特市支持相關機構布局建設低空經濟創新研究院、電子頻譜研究院、適航審定中心、檢驗檢測中心、飛行服務中心等,為產業發展提供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支撐和行業標準。同時,圍繞現有和潛在通航公司數量及分布情況,結合呼和浩特市低空空域實際需求,建設呼和浩特市低空經濟立體交通網,分類劃設低空適飛空域和低空航線。
在強鏈條上,全面布局飛行器整機、原材料與元器件等領域,推動縱橫蒙雁、天啟通宇等項目落地建設,圍繞億航智能、小鵬匯天和萬豐奧威等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領域發展龍頭企業開展對接招引工作,實現集群成勢,全力打造低空經濟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條。
在拓場景上,在做好農業植保、草原禁牧等傳統應用示范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應急處置、低空觀光旅游等新場景。鼓勵推進全空間無人系統建設,探索發展空地協同交通新業態。探索構建“呼包鄂烏”核心圈低空飛行服務網,全力打造北疆地區重要的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和先行區,力爭到2027年建成“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經濟示范區”,到2030年打造成為全區乃至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新高地。
記者了解到,2025低空經濟敕勒川思客會由新華網、新華社內蒙古分社、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內蒙古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會上,“北疆航谷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內蒙古有限公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等14家區內外領軍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發起,將整合優勢資源,構建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新格局,為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