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發區產業規劃模式研究——以蘇州滸墅關經開區為例
本文對經濟開發區產業規劃模式總結分析,闡述產業規劃的一般方法和基礎理論,對產業規劃的創新思路和方法——“可能性、可行性”碰撞模式深度剖析,并應用于蘇州滸墅關經開區的產業規劃研究,提出經開區適宜發展的目標產業,為其他園區的產業規劃提供了參考模式。
經濟開發區經過近40年發展,已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主陣地。開發區的發展布局、戰略定位和產業選擇離不開具有引領和指導作用的產業規劃。當前,區域產業規劃仍存在主導產業雷同、編制依據隨意、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如何發揮地方優勢,突出區域特色,選擇符合地方實際又切實可行的產業規劃,對園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尤為關鍵。產業規劃模式作為產業規劃的方法論,是規劃的立足點和實踐基礎。本文以蘇州滸墅關經開區為例,就產業規劃模式在主導產業選擇和產業規劃中的運用加以研究探索。
1、經濟開發區的定義和類型
經濟開發區是我國為落實改革開放政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設立的產業工業園區。由國家或地方圈劃一定的范圍,給予政策支持和重點建設的特定區域。從類型來看,經濟開發區是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科技工業園及各類產業園的統稱,也簡稱開發區。根據規模等級,可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開發區。
2、產業規劃的方法和理論
2.1 產業規劃的一般方法
通過對若干規劃成果的梳理與分析,產業規劃的一般方法大致可概括為:環境分析、戰略定位、產業布局和組織保障等部分。首先是環境分析,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分析。其中內部環境是指規劃區域的經濟現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等;外部環境是指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發展趨勢、技術變革以及重大戰略或事件等。通過對環境分析可以總結當前產業存在的問題和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區域發展優勢,提出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戰略定位。然后依據產業分布和總體布局,明確規劃區域的產業發展方向,并設計相應的發展路徑。最后圍繞規劃的實施,還要提出政策支持、要素支撐等保障措施。
2.2 產業規劃的基礎理論
產業規劃的基礎理論在規劃實踐過程中起重要支撐作用。基礎理論主要包括產業結構理論、發展階段理論、主導產業理論、勞動地區分工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全球化理論、產業集群理論和各種不平衡發展理論,如區位論、中心地理論、增長極理論、點軸理論、梯度推移理論等。
3、產業規劃創新思路與方法
傳統產業規劃彌補了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的空白,對園區產業發展有一定引領作用,但大多存在針對性不強、編制依據不充分、主導產業不明晰等問題。當前,隨著產業規劃理論研究的深入和實踐應用的創新,產業規劃的模式和方法越來越成體系,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可能性、可行性”碰撞模式。
“可能性、可行性”碰撞模式是指園區產業經過“可能性篩選”和“可行性驗證”兩個維度深度剖析比選后而得出的最符合園區發展實際的產業規劃模式。該種模式確立的目標產業符合園區發展的基礎,依據合理,具有較好的可實施性。
3.1“可能性”篩選
經濟開發區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其產業發展的“可能性”。通過對開發區所具備的要素進行集中分析,進而找到產業規劃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根據相關文獻及課題經驗,開發區產業的“可能性”篩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問題導向式”“目標導向式”和“特質導向式”[4]。“問題導向式”是針對開發區產業發展現狀及所面臨的問題,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產業對策。“目標導向式”是圍繞開發區發展定位和目標而所需導入的產業分析。“特質導向式”是指園區所具有的特質資源,利于某一類產業發展所形成的發展模式,如區位、交通、土地、物資、城市配套等優勢資源。
3.2“可行性”驗證
判斷開發區產業規劃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在于規劃產業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可能性”篩選出的潛在產業類別進行“可行性”分析和驗證,可以較好地定位適合開發區發展的目標產業。“可行性”驗證階段借鑒“五力”模型研究方法,構建產業“可行性”分析五力框架,具體包括基礎條件、產業屬性、資源供給、競爭威脅和市場因素。
其中,基礎條件是指產業發展現有的勞動力、技術、資本等要素基礎以及產業集群發展狀況。產業屬性是指基于產業發展本身的屬性,如技術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等,并與產業經濟發展密切關聯的屬性。資源供給是指產業發展所需的自然資源及社會配套資源。競爭威脅是指園區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同質化競爭和競爭對手的實力。市場因素是指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規模以及成長性。
3.3 綜合比選產業
對“可能性”篩選出的所有可能發展的產業,按照“可行性”驗證方法進行逐一分析比選,綜合運用“可能性、可行性”碰撞模式,最終確定經濟開發區適宜發展的目標產業。
4、案例研究——蘇州滸墅關經開區產業規劃
4.1 規劃背景及經開區現狀
蘇州滸墅關經開區成立于1992年,1993年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3年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滸墅關經開區隸屬于蘇州高新區,區域面積66km2,現有總人口約10萬人,2019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3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25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55家,涵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
蘇州滸墅關經開區地處蘇州市西北郊,近年來,隨著蘇州城市區劃調整和高新區“北擴西進”戰略實施,滸墅關經開區整體劃入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高新區西部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按照“蘇州城市西北重要門戶”“新區北部發展新中心”的區域發展定位,滸墅關經開區如何把握新的發展機遇、謀求新的發展格局,如何補齊科技創新發展短板、彌合與周邊區域的發展差距,如何推進產業集聚、產業鏈延伸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已然成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亟待回答的關鍵問題。對此,經開區亟需圍繞制造業產業基礎,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對區域產業規劃布局進行研究。
4.2 經開區產業“可能性研究”
圍繞蘇州滸墅關經開區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特質導向”研究方法,梳理分析經開區產業規劃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最終綜合歸納得出區域產業發展的可能性。
(1)問題導向式
滸墅關經開區位于蘇州高新區中部板塊,與高新區其他板塊科技城、獅山街道、楓橋街道等在科技創新布局方面存在不足,表現在高新技術企業、高層次人才、創新平臺等有相當差距,因此,經開區應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此外,滸墅關經開區發展基礎主要以外資企業為主,科技貢獻較低,但對工業經濟和稅收效益貢獻明顯,因此經開區產業發展的另一個“可能性”就是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外向型工業產業。
(2)目標導向式
依據《關于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和蘇州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號產業,傾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的政策導向,蘇州高新區及滸墅關經開區板塊也將著重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蘇州高新區《關于加快發展自主可控先進制造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將進一步提升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大健康、軍民融合、智能制造等先導產業。
從產業目標來看,滸墅關經開區可能發展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大健康、軍民融合、智能制造等產業。
(3)特質導向式
在區位特質方面,滸墅關經開區地處蘇州市西北郊,位于長三角經濟圈、蘇錫常經濟帶的結合部,交通地理優勢突出,京滬高速公路、京滬高鐵、京杭大運河等交通大動脈貫穿其中。經開區的區位優勢有利于其發展市場指向型的產業,如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等產業。
在資源特質方面,滸墅關經開區當前正在打造以京杭大運河為核心的綠色技術特色小鎮,形成了一批以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為基礎的工業綠色產業,有力地支撐了經開區工業綠色園區的試點建設,提升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質效。蘇州滸墅關經開區“可能”發展的產業主要有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工業綠色產業等。
4.3 經開區產業“可行性分析”
針對蘇州滸墅關經開區可能性研究得出的產業類型,借助“五力”模型做如下可行性分析。
(1)基礎條件
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依托滸墅關現有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優勢,推動相關企業加強自主創新,重點支持克諾爾、蘇爾壽、寶馨科技、世嘉科技等當地龍頭企業提檔升級,拓展延伸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中高端產業鏈,做深產業鏈上下游,培育百億級產業集群,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
智能制造和汽車零部件兩大特色產業,在現有智能制造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基礎上,著力培育一批在關鍵領域和細分行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冠軍企業,鼓勵天納克、雅泛迪等外資企業繼續擴大產能和市場份額,大力扶持蘇州通錦、加拉泰克等本土企業開展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對細分領域關鍵環節的支撐能力,提升特色產業發展能級,打造一批在國內乃至全球細分市場占有優勢地位的行業“單打冠軍”。
生物醫藥和工業綠色產業兩大新興產業,加強產業資源統籌布局,充分利用滸墅關工業載體空間優勢,加快招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應用成熟、市場前景廣闊的科技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加快推進長光華醫、梅里埃等重點項目建設投產。積極承接蘇州高新區及周邊地區生物醫藥領域成熟度較高的產業化項目,加速成果轉化與產業落地。大力推動工業綠色產業發展,推進先進制造業綠色發展和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大新能源應用力度,構建綠色制造科技創新體系,為滸墅關區域經濟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打好基礎。
(2)產業屬性
從產業屬性來看,經開區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工業綠色產業都屬于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區域的產業配套和工業空間有一定要求。同時由于產業本身追求規模效應,加之周邊地區的配套市場流通便利,容易形成區域制造業產業集群,是地區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對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意義重大。
(3)資源供給
交通資源方面,滸墅關經開區位于長三角經濟圈、蘇錫常經濟帶的結合點,地理優勢突出,京滬高速、京滬高鐵、京杭大運河、蘇滿歐鐵路國際班列等交通大動脈貫穿其中,是經開區工業產業發展優良的基礎資源。
近年來,在空間資源方面,滸墅關經開區持續加快“退二優二”“退二進三”步伐,陽山智谷、陽山科創大廈、陽山工業園、大新科技園等一大批工業載體升級改造,釋放了較為充足的工業發展空間。經開區位于蘇州高新區中部板塊,其他板塊的科技城和獅山、楓橋街道等空間上都已飽和,滸墅關還有一定的空間優勢,具有較好的產業承接能力。
在城市配套資源方面,滸墅關經開區轄區內建設有高架快速路、軌道交通等多條新干線,區內水網電等基礎設施完善,實現“九通一平”。此外,經開區星級酒店、綜合醫院、專家公寓、商業綜合體等公共服務配套實施齊全,為區內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競爭威脅
從蘇州市域看,滸墅關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偏重于電子器件的組裝和加工,核心競爭力不強,與周邊地區的工業配套同質化嚴重,產業發展面臨較大壓力。汽車零部件產業方面,滸墅關經開區與毗鄰的常熟高新區國家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競爭處于劣勢,因此需加強產業布局的差異化發展和互補聯動。此外,經開區裝備制造產業大多為外資企業,國際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也使得產業發展面臨較大風險和挑戰。
(5)市場因素
滸墅關經開區位于蘇州高新區中部板塊,區位優勢明顯。經開區的軌道交通裝備主要為高鐵、動車制造配套,國內國際市場巨大。生物醫藥產業作為蘇州市一號產業,營商環境一流,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也將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就汽車零部件產業而言,經開區緊鄰上海,區內零部件相關企業可為上海各大汽車主機廠做好配套服務,市場前景廣闊。
5、結語
通過對蘇州滸墅關經開區的產業進行“可能性”研究和“可行性”分析,規劃將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工業綠色產業作為經開區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經開區以提升園區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加強產業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形成開放安全的現代產業體系,立足“高深發展、高峰發展、高效發展、特色鮮明”的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以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提檔升級,聚力高深發展;以智能制造和汽車零部件為特色產業,重點突破,聚力高峰發展;以生物醫藥和工業綠色產業為新興產業,高舉高打,聚力高效發展;將滸墅關經開區建設成為蘇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先進制造業示范基地。(作者:張文濤 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