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體驗型農業休閑園規劃探討——以福州市閩侯白沙上寨農業休閑園概念策劃為例
該文以福州市閩侯白沙上寨農業休閑園概念策劃為例,通過對資源現狀的分析,以營造多形式休閑玩賞一體的城郊體驗型農業休閑園為規劃目標,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依托生態生產本底,探討了分區原則、設置與項目安排等,為城郊體驗型農業休閑園的規劃及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城郊體驗型農業休閑園是指位于郊區范圍內,經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以鄉村自然、人文資源為特色,以觀光、休閑、度假、娛樂、體驗、求知為目的,依靠農業生產、農事參與、生態養生為載體,集農田、森林、草地、果園、蔬菜、花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園。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休閑農業的重視以及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我國農業旅游已從最初的農業觀光發展到當前重視生態環境的休閑農業園類型,成為了鄉村旅游開發形式轉型的新探索。
目前,中國農業旅游的主要發展模式有田園農業觀光、民俗風情游、農家樂、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等,但大多僅停留在“參觀+品嘗”的層次,游客的參與、體驗性相對較差。為此,本文以福州市閩侯白沙上寨農業休閑園概念策劃為例,通過對資源現狀與發展優劣勢分析,以營造多形式休閑玩賞一體的城郊體驗型農業休閑園為規劃目標,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依托生態生產本底,探討了分區原則、設置與項目安排等,以期為城郊體驗型農業休閑園的規劃及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1、園區資源現狀
福州市閩侯白沙上寨農業休閑園位于福州市閩侯縣白沙鎮上寨村,距離中心城區約45min左右車程,交通便利。白沙鎮作為福州近郊短途休閑觀光旅游項目的集中地,毗鄰閩江景色優美,休閑觀光發展迅速,為園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園區范圍內呈現出溫室和自然田地相間的農田地貌,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農田景觀完整,生產景觀多樣,周邊自然環境良好,具有良好的農業觀光休閑開發潛質。園區發展相對優勢:區域旅游發展迅猛,白沙鎮是福州著力打造的旅游區域,旅游線路已有良好基礎。靠近中心城區,交通便利,利于自駕游和短期游組織;園區農業景觀良好,具有發展休閑觀光的良好景觀本底。園區發展相對劣勢:占地范圍和可開發土地面積相對較小;基礎設施建設尚比較薄弱;面臨其他同類項目的激烈市場競爭。
2、園區規劃設計
2.1 定位
白沙上寨農業休閑園是以農業高新技術、新優品種資源展示結合農事休閑,農業景觀欣賞和民俗生活體驗為主;兼有生態科普教育、攝影活動體驗和農家樂飲食體驗的農業休閑觀光園。主題:農事體驗,休閑健身,親近自然,生態生活,綠色健康。
2.2 目標
將園區建設成生態系統循環良好,景觀優美,生態和諧,充滿野趣;以新優品種資源、技術推廣為產業領頭,采摘認養、趣味農業體驗為主載體,田園攝影、主題農場生活等農業旅游商品為延伸的主題觀光休閑農園;建成精英人士的高端商務休閑體驗園區,引領生態健康生活的城郊休閑農業園。建設成為具有獨特魅力風格,擁有品牌效應,在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內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休閑園區。
2.3 分區結構與布局
依據園區內資源特色、價值、聚集度以及地域空間連續性,確定各分區具有完整的自然生態體系和風景景觀體系,從有利于保護利用、行政管理、開發建設的有序進行出發進行合理分區。根據上述原則,將整個園區分為8個分區(圖1)。
2.3.1 入口管理區
位為園區的主入口,提供停車、導游、售票等相關前期旅游服務功能,同時也是園區生產管理區域。主要建筑或構筑物:景區門樓、停車場、管理房等。主要景觀意像:小橋流水配合綠樹蔭蔽的生態停車場,古風小屋和簡樸門樓,風格鮮明的鄉村特色,自然安靜淡雅。體驗項目設置:觀景、拍照等。
2.3.2 沿河景觀區
位于園區外側靠河道旁地塊,提供觀景、親水游樂、垂釣等親水游賞項目。主要建筑或構筑物:親水步道,沿河綠化、親水性小品和觀景娛樂平臺(如垂釣,茶桌,棋臺等)。主要景觀意像是充分利用自然河道的景觀改造提升,將成為全流域河道景觀改造的樣本工程,通過配置水生和陸生親水植物,設置可進入的觀賞親水區域,充分展現生態和鄉村之美。體驗項目設置:散步、觀景、拍照、親水游戲、棋牌、品茶等。
2.3.3 生態餐廳區
位于主入口后,改造溫室大棚建設的生態餐廳,提供主要餐飲服務。主要建筑或構筑物是溫室生態餐廳主要景觀意像為綠色植物結合鋼架溫室改造的生態餐廳,靜品美食的同時可以觀賞田園景色,人工溪流穿過整個餐廳,豐富了空間的立體變化,更加貼近自然,體驗與城市餐廳完全不同的氛圍感受。體驗項目設置:風味土菜餐飲,特色餐飲。
2.3.4 自助農家樂區
生態餐廳后的舊大棚改造區,提供自己動手的飲食樂趣體驗。主要建筑或構筑物是改造的溫棚(溫棚結合爬藤水果或觀賞植物)、農家土灶、土制桌椅、燒烤爐等。主要景觀意像為簡易鋼架結合景觀土墻,農家小灶等小品,營造出農家田園的風格,加上模仿自然野地的燒烤設施,在隨大流的項目設置中,別出心載突出自己的特色,與細微處體現差別。體驗項目設置:茶飲,自助農家樂飲食,園區特色農產品燒烤,結合定期不定期農家土菜飲食制作培訓和體驗(如包粽子,做包子等)。
2.3.5 小地塊認養區
園區的西南地塊,主要提供各種形式的地塊認養自助農事體驗。主要建筑或構筑物:基本無建筑物,適當設置福建農村民居風格的臨時服務點,提供自助農事體驗的農具、農資租借、購買;技術指導;以及引導向導等各種服務功能。適當設置景觀小品,如各種休憩平臺,融功能與景觀建筑與一體。自然田園為主要景觀意像。體驗項目設置:各種認養體驗、全程農事體驗活動。管理方應推出各種認養組合,滿足不同客戶群體需要,從簡單的單次體驗,到季節性或全年性的休閑體驗;從地塊自由認養,認種到自種和配送結合;對游賞服務項目細分以爭取更廣泛的顧客群體,為游客帶來最好的體驗感受。
2.3.6 情景主題公園區
以提供各種服務的臨時性構筑物為主,構筑建筑與景觀建設緊密結合。主要景觀意像為農田野趣的情景主題公園。以南北向貫穿園區的人工溪流為紐帶,設置小橋、休閑亭、休閑桌椅等小品營造休憩空間;西南靠近河道一側,大草坪和散植的喬灌木開花色葉地被相互輝映,東北側則以大面積草坪和花田(向日葵、薰衣草等)為主景,觀景視線可以穿越草坪延伸到藍莓果園和后方的連綿山地。魚塘周邊設置步道、垂釣位等。體驗項目設置:休閑觀景,垂釣,攝影,主題場景活動聚會,野趣婚禮。
2.3.7 生態小牧場區
自然放養的生態小牧場,以放養可愛的小型動物為主(兔子、火雞、鵪鶉、家雞等),提供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體驗飼養的樂趣,為小朋友提供科普認知。主要建筑或構筑物為民居風格的臨時性服務構筑物,部分休憩性臨時景觀構筑物。人與自然和諧的場景意像,自然田地、林地中自由接近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的溫馨和諧場景。體驗項目設置:家養動物品種認知、喂養體驗、捕捉體驗等。
2.3.8 果樹采摘區
園區東北部大片面積,提供各種水果的采摘體驗活動、DIY果品加工體驗活動。主要景觀意像為觀賞性果園,人工修整的步道,牧草果樹的生態結合,對新型果園的認知。體驗項目設置:采摘和果品加工體驗活動、科普認知活動。
3、結語
游客作為農業休閑園的主要活動群體,其行為模式決定了園區景觀空間內容,同時通過空間的設計引導,又能影響游人的觀光興趣點、活動舒適度,提高整體的休閑園品質。立足游客“體驗”的需求角度,根據8個區塊的主題內容,本案設置了不同的體驗項目,散步,觀景、親水游戲、棋牌、品茶、野炊、燒烤、認養體驗、農事體驗、垂釣、攝影、主題場景活動聚會、野趣婚禮、科普認知、喂養、捕捉體驗、采摘、DIY加工等,通過一系列體驗項目的設置,豐富了休閑農業產品的內容,為消費者提供高品味、多層次、全方位的休閑體驗,打造體驗型農業休閑園。(作者:魏云華 張燕青 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