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技的日新月異,以高新技術生產為主導的創新型產業園已逐漸成為"產城融合、區域發展"的助推器,其景觀設計也將成為重要一環。結合中石大創新產業園項目,從構思到具體設計,逐步探討創新型產業園景觀設計的理念、策略與方法,為同類型項目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1、項目概況
中石大創新產業園位于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以北為辛安二號線,以南為辛安四號線,以西為創業路,總占地面積約6.7萬m2.一期建設內容包括辦公樓1棟、生產廠房3棟、設備間1棟,二期包括生產廠房8棟。本次景觀設計主要根據一期工程展開,總設計面積4.2萬m2.本產業園以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為主體,從業人員較為年輕化,因此景觀設計以打造藝術化、現代化與富有未來體驗感的園區環境為主旨,追求“在綠意中生產,在工作中休閑”的多樣性空間感受。
2、總體構思
2.1設計目標
本項目的設計目標是將景觀風格與建筑相融合,打造一處極具現代氣質的創新產業園區,以生態為基底,優化生產辦公環境,加強員工間的互動溝通,營造輕松舒適的氛圍,幫助大家能更高效、更愉悅的工作。
2.2設計策略
(1)空間多樣性策略
設計根據現狀規劃,將產業園區劃分為三個空間,分別為研發防護空間、辦公交流空間和迎賓展示空間。
(2)可持續發展策略
設計針對產業園區用地性質,采取可持續發展設計策略。停車場等空間采用透水鋪裝;植物均選取抗耐性強,易養護的品種;主軸線以及辦公樓周邊硬質綠化較多,設計將結合綠地采取海綿城市設計手法,幫助雨水下滲,綜合解決場地排水問題。
2.3設計方法
設計采用電路板這一元素,加以延伸、貫穿整個場地,整體景觀空間以折線形式來呈現,打破直角的不協調感,用以體現出與充電設施企業屬性相匹配的科技感,點燃感官亮點。
3、總體設計
3.1總體布局
為了能讓園區外部環境和建筑有所呼應,景觀設計根據研發廠房以及辦公樓建筑外立面強烈的線條感與現代感,提取了外立面的條形元素,融入電路板的設計思想,進一步衍生出由一系列帶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條形元素構成的景觀基本架構,這一元素被融入整體形態、地面鋪裝、擋墻與小品家具等方方面面。
3.2空間結構
設計空間結構用四個字概括,可以為“迎”、“引”、“升”和“活”。
“迎”指的南側主入口景觀,設計采用景觀構筑物與門衛建筑相結合的方式打造入口展示空間,充分考慮對人的吸引力、親和力以及人車通行的便捷性。“引”是指主軸線景觀,作為重點展示區域,主軸線整體以視覺景觀設計手法為主,兼具通行與休憩的功能。
“升”是指辦公樓周邊景觀,利用辦公樓周邊景觀引導視線,達到引導人流視線的設計目的。
“活”是指研發廠房周邊景觀,利用廠房周邊線性綠地打造園區植物景觀廊道。
4、具體設計
4.1入口景觀設計
(1)園區主入口設計:主入口是園區形象展示的第一窗口,設計采用景觀建筑+景觀構筑的形式,不銹鋼材質與門衛建筑相結合,凸顯創新型產業園區的現代感與未來感,見圖1.

圖1 主軸線景觀鳥瞰圖
(2)主軸線景觀設計:利用主軸線景觀實現現有布局的景觀最大化—引。根據現有園區規劃,場地建筑均勻分布于四周,入口部分引導性不夠強,中央區域較為開闊,建筑周邊空間較為局促。因此設計將園區中央道路作為主軸線重點打造,采用銀杏陣列式布局,營造園區的大氣感與氛圍感,將來訪者或者員工“引”進來。
主軸線景觀采用銀杏樹陣營造大氣現代、自然生態的場所氛圍感,樹下配以條石座椅及種植池,同時為員工及來訪者創造觀賞休憩的空間,入口兩側的花池以有“花中皇后”為名的月季與常綠灌木進行搭配,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4.2辦公樓周邊設計
利用辦公樓周邊景觀引導視線,展現園區魅力—升。設計運用明朗的線性設計元素,達到引導人流視線的設計目的。辦公樓前廣場最顯著的地面鋪裝,復刻、轉化了電路板中的線路走向,運用線與點的結合,各處節點干脆利落的折角,整潔規律的鋪磚,精細而不雜的連接、環繞大樓主體,人在其上仿佛一粒粒流動的電子,營造出充滿動態的科技感。
利用辦公樓建筑的夾角區域,布置員工溝通交流空間,采用可靈活放置的小品家具、樹池座椅,集約用地。同時,引入智慧設計元素,設置USB充電、太陽能燈等創新功能,體現企業新能源的生產元素,見圖2

圖2 辦公休閑空間效果圖
4.3研發廠房周邊設計
利用廠房周邊線性綠地打造園區植物景觀廊道—活。園區從功能性、服務性、人文性出發,采用低成本可持續的植物種植策略,保留原生植物,梳理中下層苗木,植入抗耐性強且適用于園區的本土植物品種。
在廠房周邊,設計將電路板的折線元素化為綠籬,采用與建筑外形同模數化的配置方式,共同增加場地的互動性,打造綠意盎然的園區防護性景觀,實現花園式景觀生產體系。廠房周邊行道樹:黃山欒開花喬灌木:月季、紫薇、木槿、西府海棠、美人梅、連翹、榆葉梅、杜鵑、紫荊等常綠及色葉喬灌木:大葉女貞、紫葉李、大葉黃楊、紅葉石楠、金森女貞、小葉黃楊等。
4.4植物種植設計
根據園區建筑周邊綠帶的寬度及位置特色不同,植物配置形式分為了兩大類,分別為路側綠帶和交叉口綠帶,每個類別均采用了兩個方案進行比選。
4.4.1 路側綠帶植物配置
(1)自然組團式配置形式:常綠灌木球(大葉黃楊球、金森女貞球、石楠球等組合搭配)+開花喬灌木(紫薇、西府海棠、連翹等交替配置)+喬木(叢生大葉女貞、紫葉李、叢生五角楓等)自然式配置形式靈活多變,可柔化園區建筑線條的僵硬感,烘托自然之美。
(2)規則組團式配置形式:綠籬(大葉黃楊+紅葉石楠)+常綠灌木球(金森女貞球、石楠球等組合搭配)+開花喬灌木(榆葉梅、紫荊、西府海棠等交替配置)+喬木(叢生大葉女貞、叢生五角楓等)規則式配置形式模仿建筑外立面進行模數化配置,凸顯園區整體的線條感與秩序感,給人以整潔干凈的視覺感受。
4.4.2 交叉口綠帶植物配置
(1)花帶模紋組團配置:交叉口處為整個廠房周邊道路景觀的視覺焦點,因此方案選用花帶模紋作為下層景觀,其上配置開花喬灌木作為組團亮點,背景選用叢生五角楓增加秋冬季景觀特色。花帶植物的選用將選擇易養護、景觀周期長、抗耐性強的品種,如錦繡杜鵑、連翹等。在重要交叉口若情況允許,則可同時配以時令花卉,突出視覺亮點,營造更加豐富的景觀效果。
(2)綠籬模紋組團配置:設計選用大葉黃楊、金森女貞等綠籬模紋作為下層景觀,其上選用常綠灌木球與開花喬灌木組團搭配,形成模數化組團小景觀。
4.5 細節設計
(1)柔化利用高差:園區北側現狀地勢高差較大,設計將利用景觀手法利用柔化高差界面,采用與鋪裝同色系同紋理的擋墻形式,其上增加展示空間,凸顯企業文化,將擋墻打造為園區亮點與展示面,見圖3.

圖3 景觀擋墻設計效果圖
(2)設備間格柵設計:設備間周邊界面消極,因此設計利用景觀格柵來進行遮擋弱化。同時,在格柵的兩側種植蘆竹、鳶尾、大葉黃楊、金森女貞、紫薇、早園竹等多種植物,使設備間周邊形成別樣景觀。
5、結語
優質人性化的產業園區景觀環境不僅能夠有效調節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也能夠傳達出獨特的企業文化。因此,在創新型產業園區的設計中,應充分做好前期調研工作,通過優化場地景觀,踐行生態化設計,充分展示該園區的優勢,可以使辦公生產環境品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未來,產業園區景觀設計會進一步朝著生態性、可持續性、節約性、美學性的方向發展,使之成為創新型產業園區的靚麗名片,為招商引資打下良好的生態基礎。(作者:何梅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