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戰略規劃到創意發展 對蘭州新區文化產業經濟發展的探討 |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20-12-30 點擊:1570 |
|
蘭州新區在成立之初主要的功能定位是向西開放的重要平臺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如今全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需要區域協調性發展。所以從源頭來看,需要重新界定自身的功能定位,根據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環境條件界定自身核心功能,相應的文化產業發展也要納入戰略規劃藍 |
|
蘭州新區內突出的核心文化產業為文化旅游產業,其他新興文化產業即文化創意產業還有待開發。蘭州新區在成立之初主要的功能定位是向西開放的重要平臺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如今全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需要區域協調性發展。所以從源頭來看,需要重新界定自身的功能定位,根據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環境條件界定自身核心功能,相應的文化產業發展也要納入戰略規劃藍圖。
發展現狀及特點
2010年12月蘭州新區成立,并于2012年8月被國務院批復為國家級新區,這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后第五個國家級新區,也是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位于秦王川盆地,處于蘭州、西寧、銀川3個省會城市共生帶的中間位置,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連接點。省、市兩級政府自新區設立以來,為建設該區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政策資源,其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發展、人文景觀等得到發展與改善。2018年甘肅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78.16億元,同比增長8.9%,文旅產業占全省GDP的7%,居全省十大生態產業首位。其中蘭州新區2018年旅游接待人次達到393.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3.62億元。其依托于特有的區位優勢成為省內重要的體驗游、周邊游、親子游、自駕游目的地。此外,蘭州新區還引進了以建設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博覽、VR虛擬現實體驗、打造文化攝影制作基地為主題的長城影視城等項目,以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式、鏈條式發展。蘭州新區的文化產業整體已經形成“建設大項目、打造大景區、構建大旅游、形成大品牌、促進大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據官方統計,從2011年到2018年,蘭州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從39.04億元增長至205億元,年均增長26.7%,增速在甘肅及19個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一;2019年上半年生產總值增長19.5%,領跑國家級新區。新區圍繞“經濟新區、產業新區、制造新區”目標,加快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綠色化工、新材料、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現代農業九大優勢產業,累計引進產業項目660個,總投資3180多億元。
就筆者自己的感受來說,在批復成為國家級新區的前兩年,依托于國家大力的資金支持,蘭州新區的建設可謂轟轟烈烈,從土地征用大范圍鋪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搬遷轉移等,都能切實感受到一座極具現代化、活力、發展潛力的城市即將急速成長起來。但是,2015年國家再設立5個國家級新區,這使得國家級新區的稱號不再等同于全面政策優惠和強有力的財政支持。蘭州新區一開始發展的核心特征是超高速的目標設定、重型石化主導的產業發展、空間規模的快速擴張,長期來看,其發展動力較弱且不足以支持新區長期的高速發展,這就需要再尋求其他的產業支撐,文化產業就是其中重要的支柱之一。
甘肅省文化資源豐富、文化類型多樣,但受制于交通條件、管理經營體制、高端專業人才不足等因素,對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不夠充分,使得文化資源優勢并沒有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且文化產業布局分散、產業集聚度不高、空間格局不均衡。而蘭州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戰略平臺作用,在集聚資源、政策創新中具有優勢。王瑞(2018)認為蘭州新區文化產業的特色主要有三點:核心文化旅游產業優勢突出、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政府主導性和指導性較強。
已有的研究都看到了目前蘭州新區的文化產業主要是文旅產業,一方面是基于本省豐富的文化資源,省內文化產業發展都以文旅產業為主,文化創意產品有試點開發,但也是和文旅產業相關;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政策環境、人才培養、企業發展等影響,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發展,不過這也正是后續發展可著力開拓之處。
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2019年制定的《蘭州新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預計2020年旅游收入達到27億元,2025年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強區,后續也將繼續加快西部恐龍園二期、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同時充分挖掘新區民族飲食服飾、節慶民俗等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積極開發民俗文化旅游項目,重點打造“天下第一太平鼓”“馬拉松”等文化品牌。但是,就目前來看,文化產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核心戰略地位缺失。新區建設一開始以重石化產業為支撐,隨著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結構優化升級,重石化產業受地區水資源、土地資源限制,不能作為新區建設的長期發展動力。但新區的側重點還是在生產、制造等產業上,對文化產業的關注總體重視不夠。反觀深圳正是以“文化立市”戰略,才能對文化發展的各個環節給予財政扶持與政策支持,從“文化沙漠”實現了“文化綠洲”的轉型。
二是戰略定位缺乏高度。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規劃中的自由發展,而是政府單肩挑的引領性發展。重點文化項目基本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也是由政府進行扶持或指導性經營,這既影響市場競爭,也助長了企業的依賴性。而政府并不是市場中的參與主體,容易反應滯后,且各屆政府的發展意愿不一。更重要的是,政府各部門之間存在明顯的行政區隔,互相牽制,故不能形成完整的規劃,也不能有效利用資源。
三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新意識薄弱。甘肅省文化資源豐富,但是缺乏有效的整合,發展方式傳統粗放,產業鏈條短。雖然蘭州新區依托蘭州市有較為充分的區位資源、人才優勢,但是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還是以大的項目設施投入為主,未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內涵來延長創意文化產業鏈條,且對后續建設中的小鎮建設、生態園建設如何做到在保有地區特色的同時滿足游客的需求也關注不夠。
進一步發展的重點
蘭州新區文化產業如果能夠實現強勁有力的發展,不僅能夠帶動新區其他產業的提升,也能真正發揮蘭州新區一開始確立的對西北地區的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所以,對文化產業的發展首先就是要在戰略定位上重視起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是需要長久規劃并切實從自身經濟發展狀況、資源條件、周期長短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的。其中,政府部門要從領導者逐步轉變為服務者,盡可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從稅收、金融、人才、土地、平臺資源等方面扶持該產業,找準支持文化產業的最佳方式。對民間文化要做好文化服務工作,重點是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重建,保存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將普通老百姓也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并使其樹立文化發展意識。除文化旅游產業外,還要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投入。(作者:顏文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