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密集釋放,企業掘金正當時
當前,我國每年產生超過2億臺廢舊家電設備,廢舊手機廢棄量高達4億部以上;一輛報廢小型汽車可分解出740公斤廢鐵、100公斤鋁;一噸廢舊手機可提煉400克黃金、2300克銀。
面對如此巨量的“城市礦山”,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隨著《“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的目標,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落地,為企業開啟了一座政策與資金的“富礦”。
01 政策紅利全面釋放,循環經濟迎來爆發期
在資源安全與“雙碳”戰略雙重驅動下,我國循環經濟政策體系正加速完善。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多項關鍵政策進入集中落地期,為行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主要再生資源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60個大中城市將率先建成完善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財政支持力度空前:中央預算內資金對循環經濟項目按總投資15%給予補貼,單個項目最高支持1億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2025年最新通知明確,繼續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高水平回收循環利用項目建設。
稅收機制創新突破: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推廣資源回收企業 “反向開票” 政策,暢通回收企業獲取進項發票渠道,破解行業多年來的財稅難題。
與此同時,循環經濟“國家隊”正式登場——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將打造全國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涵蓋廢鋼回收、光伏設備回收、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等核心領域。
02 掘金指南:六大核心賽道申報要點解析
賽道一:大宗固廢規?;咧祷霉こ?/p>
工業固廢全產業鏈價值挖掘迎來政策風口,七大品類項目將獲重點支持:
https://example.com/solid-waste-infographic煤矸石高值化革命:支持燒結砌塊、微晶玻璃等傳統建材生產的同時,重點扶持有價組分提取項目(如鋁、硅元素回收),推動煤矸石從“堆積污染”向“精選提純”轉型。
赤泥綜合利用突破:針對氧化鋁生產產生的赤泥,支持制備石油壓裂支撐劑、提取鎵、鍺等稀有金屬,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
建筑垃圾“零廢棄”:重點支持再生骨料制備、廢舊瀝青再生利用技術,要求再生細粉料深加工率≥85%。
申報關鍵:須符合《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指南》要求,示范基地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需達75%以上。
賽道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現代化建設
構建覆蓋16大類廢棄物的全生命周期回收網絡成為政策焦點:
動力電池閉環管理:重點支持退役電池正極材料修復、有價金屬提取項目,要求目標金屬回收率≥85%。
風機葉片綠色重生:針對大規模退役的風機葉片,支持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再利用技術,發展化學回收法解聚環氧樹脂。
“三級回收網絡”建設:商務部等7部門明確支持構建 “社區回收點—街道中轉站—區縣分揀中心” 三級體系,推動回收站點標準化建設。
典型案例:中國五礦在湖南的固廢協同利用項目,成功回收超過16種金屬元素,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賽道三:城市廢棄物循環利用生態構建
60個重點城市示范工程成為申報熱點:
智能分揀中心建設:支持配置光電分選、磁選等智能裝備的專業型/綜合型分揀中心,要求信息化覆蓋率達100%。
可循環包裝革命:推廣可循環快遞包裝(塑料周轉箱、環保布袋),探索 “生產者責任延伸+押金返還” 創新模式。
“兩網融合”深化: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設施共享、隊伍整合,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賽道四:農業循環經濟創新模式
種養結合與廢棄物利用項目迎來發展機遇:
“養殖-糞污-有機肥”產業鏈:支持建設規?;託夤こ毯蜕锾烊粴忭椖?,要求糞污綜合利用率≥90%。
秸稈全量化利用:構建“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鏈條,重點扶持熱解氣化、環保板材生產項目,配套建設秸稈收儲運體系。
賽道五:新興產業領跑工程
生物基材料與竹制品替代迎來爆發:
可降解材料產業化:重點扶持PHA、PBAT、PLA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規?;a,打通從原料到制品的全產業鏈。
“以竹代塑”示范:支持竹制包裝容器、竹纖維制品生產基地建設,要求竹材綜合利用率≥95%。
賽道六:再制造產業升級
高端裝備再制造開辟新藍海: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重點支持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再制造,配套建設逆向物流體系。
新能源設備再制造:在風電、光伏等新興領域探索開展再制造業務,催生新的產業鏈和服務模式。
03 資金申報核心策略:抓住三個關鍵點
面對高額補貼誘惑,企業需掌握申報訣竅:
技術工藝先進性
大宗固廢領域:重點展示尾礦干堆、赤泥脫堿等核心技術
再生資源領域:突出廢塑料化學解聚、稀貴金屬高效提取等創新工藝
要求提供第三方技術鑒定報告,證明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資源轉化效率
不同項目需滿足關鍵指標門檻:
環境效益可量化
碳排放強度:要求單位產品碳排放較傳統工藝降低15%以上

污染物減排:提供環境評估報告,證明廢水、廢氣、固廢排放全面達標
生態效益:測算項目對減少原生資源開采、修復受損生態的貢獻度
04 趨勢前瞻:循環經濟未來已來
隨著政策持續深化,行業將迎來三大變革:
“無廢城市”全面鋪開:到2025年,所有地級市將建成完善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固廢處置產業規模將突破8萬億元
循環經濟國際化:歐盟《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指令》要求2030年起所有包裝可回收成分≥70%,為中國再生材料出口創造巨大空間
技術革命加速:稀貴金屬提取、高分子材料再生、固廢膠凝材料等顛覆性技術將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
中化環境資源公司已率先布局,打造廢輪胎回收及循環利用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年處理固危廢達23。25萬噸。
隨著中國資源循環集團的成立和千億級專項資金的投放,循環經濟產業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對敏銳的企業而言,當前正是把握政策窗口期、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時刻。那些率先掌握申報策略、深耕技術創新、構建循環模式的企業,將在這一輪綠色革命中贏得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