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銀發經濟作為新興產業形態,正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且增長迅速,為銀發經濟帶來廣闊市場空間。發展銀發經濟,不僅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提升其生活品質,更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本規劃旨在明確 “十五五” 期間我國銀發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助力產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秉持創新驅動、協同發展、市場導向、品質優先原則,深度挖掘老年市場需求,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生態,推動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引領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鼓勵企業在產品研發、服務模式、商業模式等方面創新,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銀發經濟領域廣泛應用,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協同發展:促進銀發經濟各產業環節協同聯動,加強生產性服務業與老年產品制造業、養老服務業等融合發展。推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科研機構等多方合作,形成發展合力,構建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
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市場供給質量和效率,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品質優先: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理念,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嚴格質量監管,確保老年產品和服務質量安全。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升產品和服務附加值,打造優質銀發經濟產業形象。
二、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 “十五五” 末,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銀發經濟產業體系,產業規模顯著擴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品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將我國打造成為全球重要的銀發經濟產業基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具體目標
產業規模:銀發經濟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X]% 以上,到規劃期末,產業總體規模突破 [X] 萬億元。老年產品制造業、養老服務業、養老金融等重點領域規模穩步增長,成為經濟增長新的重要支撐。
企業培育:培育 [X] 家以上行業領軍企業,打造 [X] 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推動企業專業化、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形成一批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產業園區:建設 [X] 個左右國家級銀發經濟產業園區,[X] 個左右省級產業園區,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產業發展效率和效益。
產品服務創新:新增老年產品和服務專利 [X] 項以上,開發一批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廣泛應用,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人才隊伍:培養和引進各類銀發經濟專業人才 [X] 萬人以上,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老年產品研發制造
適老生活用品創新:加大對老年服裝、鞋帽、家居用品、護理用品等研發投入,注重產品材質、款式、功能的適老化設計。開發具有保暖、透氣、舒適、易穿脫等特點的老年服裝;設計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家具、廚具、衛浴設備等,如帶扶手的座椅、防滑地磚、可調節高度的水龍頭等;推廣智能穿戴設備,如智能手環、智能拐杖等,實現健康監測、緊急呼叫等功能。
康復輔助器具升級:推動傳統康復輔助器具智能化、個性化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鼓勵企業研發生產智能輪椅、助行器、助聽器、假肢矯形器等產品,提升產品的舒適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建立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體系,加強產品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
智慧健康養老產品開發: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健康養老領域應用,推動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研發制造。開發具備遠程醫療、健康管理、養老監護、心理慰藉等功能的智能產品,實現老年人健康數據實時監測、分析和預警,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健康養老服務。
(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優化: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一批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推廣 “互聯網 + 養老” 服務模式,搭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急等上門服務。加強居家適老化改造,對老年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安裝緊急呼叫裝置、煙霧報警器等安全設施。
機構養老服務提升:加強養老機構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高端化、專業化養老機構。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加強服務人員培訓,規范服務標準和流程。推動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建立與醫療機構合作機制,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服務。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促進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
老年健康服務完善:加強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開展老年病防治、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推廣中醫藥在老年健康服務中的應用,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康復理療等服務。加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建立心理疏導機制,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和干預服務。
(三)發展養老金融
養老金融產品創新: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多樣化養老金融產品,如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基金、養老信托等。推廣個人養老金制度,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供給,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創新養老金融服務模式,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探索養老金融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新路徑。
金融服務優化:加強金融機構適老化改造,優化網點布局,設置老年人專屬服務區域,提供便捷、貼心金融服務。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和宣傳,提高老年人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養老金融監管體系,加強對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監管,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產業園區建設:科學規劃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布局,明確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水、電、氣、通信等配套設施。制定園區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入駐,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一批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和特色鮮明的專業園區。
產業集群培育:培育壯大銀發經濟產業集群,圍繞老年產品制造、養老服務、養老金融等重點領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形成產業協同發展優勢。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提高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力。加強產業集群品牌建設,提升產業集群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促進品牌建設
品牌培育: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品質優良、市場認可度高的銀發經濟品牌。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支持企業開展品牌創新,提升品牌內涵和價值。
質量標準體系完善:加強銀發經濟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加強質量監管,建立健全質量監督檢查機制,加大對不合格產品和服務的查處力度。開展質量認證工作,推廣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銀發經濟產業發展協調推進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聯動。成立銀發經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銀發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強化政策支持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設立銀發經濟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技術改造、品牌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等。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銀發經濟產業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和優惠。加強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銀發經濟企業的信貸投放,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完善土地政策,保障養老服務設施和銀發經濟產業項目用地需求。
(三)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與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康復治療技術、護理等相關專業,培養適應銀發經濟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加強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投身銀發經濟產業發展。
(四)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 “放管服” 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創新創造。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加強行業協會建設,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標準制定、信息服務、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五)加強監測評估
建立健全銀發經濟產業統計監測體系,加強對產業發展情況的監測分析。制定規劃實施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宣傳和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