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驅動銀發經濟發展方式、供給結構和增長動力的加速變革,疊加我國老齡人口規模巨大和銀發需求異質性、復雜性特征,“十五五”時期我國銀發經濟發展將處于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結構轉型的變軌期,加快解決并補齊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關鍵短板,提升技術成果應用性、數據聯通共享性、區域聯動集聚性,健全金融支撐體系、動態管理體系和行業標準體系,是“十五五”時期實現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一)推動科技成果進入實體經濟,充分激活新興技術與銀發經濟融合下的產業空間潛力
數智技術的創新應用是發展銀發經濟的關鍵動力。一些發達國家已提前布局,英國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健康老齡化挑戰專項基金,推動健康老齡化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系統創新;日本重點智慧養老領域初創企業可申請政府研發補助資金以推進人工智能、生物傳感、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銀發場景中的滲透,構建符合價值創造規律的商業模式。

我國應加快謀劃,以推進技術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為抓手,著力構建“技術研發—場景驗證—商業變現—政策迭代”的正向循環系統。一是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銀發產品和服務創新體系,推進新興技術在銀發產業的深度融合應用,搭建各級各類銀發經濟供需平臺,滿足人民群眾高水平、多層次、個性化的銀發消費需求。二是優化創新和產業生態,探索建立銀發科技公共研發平臺,支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點產品聯合攻關,聚焦前沿新興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建設銀發科技孵化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深化場景挖掘和應用示范,加快智能化、功能化、場景化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同時,基于我國銀發經濟發展階段與發展特色,“十五五”時期還需繼續發揮政府采購在創造需求、引領需求上的重要作用,為銀發經濟創新產品應用和服務迭代升級注入動力。
(二)堅持規范與發展并重,加快完善銀發經濟市場監管和行業標準體系建設
加快補齊銀發經濟在行業標準和市場監管領域的發展短板,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鼓勵引導市場主體誠信守法經營,為“十五五”時期我國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一是規范銀發經濟關鍵領域產品的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支持重點產業聯盟組織制定行業標準,構建銀發經濟標準認證體系,構建動態可調整的銀發產品服務推廣目錄及評價體系,同時探索在部分技術成熟、產業具備領先優勢領域推進國內外標準接軌工程,以標準化引導規范銀發經濟市場主體行為。二是積極搭建數智時代銀發經濟新領域新業態動態監管模式與智能預警機制,針對不同類型產品和服務建立精細化數字監管模式,加快建立健全部門之間監管銀發產業的協調聯動機制,探索搭建“銀發產品區塊鏈溯源平臺”。同時,對新業態新模式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實現銀發產品和服務供給市場的有序發展。
(三)在深化合作中謀求差異化發展,推動銀發經濟區域聯動和產業集群化發展
銀發經濟產業鏈長且業態多元,“十五五”時期需要各地充分發揮相互毗鄰的地緣優勢和體現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的梯度性特征,在集聚發展中構建緊密開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銀發產業發展體系。特別是數智技術的發展為銀發經濟打破空間壁壘提供了支撐,有利于各地遵循有效競爭和比較優勢原則,聚焦優勢領域、實施錯位競爭,形成若干聯系緊密、鏈條延伸的銀發經濟產業集群。一是加快補齊全國層面銀發產業統籌規劃短板,探索建立產業間協同聯動機制。構筑跨地區的資源共享和利益協調機制,促進技術、資本、人才、數據等要素在產業鏈內充分流動、優化配置,實現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深度合作。二是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十五五”時期應進一步強化以重大項目為引導推動產業聚集,加速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集中資源力量支持優勢區域高水平建設若干銀發經濟產業引領示范園區,以產業聯動的“板塊效應”帶動銀發經濟提質升級,推動銀發經濟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
(四)強化養老金融關鍵支撐作用,避免因功能失衡造成的產業供給阻礙
養老金融是應對老齡化挑戰、平滑多層次養老需求、支撐銀發產業發展的重要工具,“十五五”時期,需要立足國情,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營、共同參與、協調推進的養老金融發展格局。一是提升銀發人群實際支付能力,加快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制度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長護險制度,創新適應老年人活動需求的保險產品,探索圍繞托養照護特殊需要設計信托產品。二是推進養老金融產品創新,拓展養老金融產品的投資范圍,為不同風險偏好人群設計全生命周期養老財富規劃,推進養老儲蓄、商業保險年金、養老理財、養老目標基金等多元化專屬養老理財產品創新,促進養老財富保值增值。三是構建財政和貨幣協同支持的銀發經濟投融資框架,建立銀發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加大對銀發經濟經營主體和產業集群發展的信貸投放力度。同時,針對銀發經濟前期投入較大、風險較高的特征,推進政府探索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優化風險分擔機制,降低銀發產業金融風險預期。
(五)精準錨定發展新需求,推進數智時代銀發經濟關鍵領域制度創新突破
伴隨數智經濟的加速演進,“十五五”時期我國銀發經濟的生產要素、生產關系、市場組織結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并同步帶動發展模式和供給方式的深刻變革,需要基于數智時代特性推進銀發經濟關鍵領域制度變革。一是以制度創新打破數據壁壘,聚焦數據聯通與共享推進銀發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切實發揮出我國公共部門強大、銀發數據量大和結構良好的優勢,推進部門間銀發公共數據互通互認,在保障安全基礎上促進數據在社區、醫院、養老機構和社保系統的互聯互通,加快數據挖掘和信息智能服務系統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數據、企業數據等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更加精準有效地滿足銀發人群的消費需求。二是以制度創新破除發展壁壘,圍繞數智時代銀發市場開發與需求拓展,加快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新技術新產品準入機制,探索構建符合數智發展特性的銀發產業政策動態優化機制,保證制度供給對銀發經濟新領域新賽道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三是以制度創新壯大市場主體,發揮國有企業能更好地整合涉老業務、用好政策資源的優勢,鼓勵引導國有企業結合主責主業拓展銀發相關業務,與民營經濟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探索構建“資金支持+技術共享+人才儲備+風險緩釋”的政策體系,鼓勵支持中小銀發企業發展。(作者:熊斌、丁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