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將推出翼龍系列無人機、靈龍無人機和VD200無人機系統。無人機重裝亮相的背后,是四川航空產業的加速發展。
日前,記者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了解到,四川省正著力推動航空產業跨越式發展,使航空及其關聯產業逐步成為四川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撐,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15%以上。相關規劃鎖定目標:2017年航空制造業產值達到350億元,2020年達到500億元。
年均增長15%以上,底氣從何而來?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航空制造基地之一,具有完整的總體設計、總裝制造、配套研發、系統集成和試驗驗證體系,產業基礎條件、承載能力和人才資源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從航空產業鏈看,四川具有較完整的航空研發制造和配套產業體系,已建成我國重要的軍用整機研制基地,軍用航空發動機預研、試驗和生產基地,軍民用航空電子研發制造基地,軍民用機載設備研發制造基地,民機大部件國際轉包生產基地,航空維修和再制造基地。
從研制生產水平看,四川在飛行器總體設計制造、航空發動機研制和航電系統研制等方面居于國內領先水平,擁有我國唯一的發動機高空試驗臺和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風洞群,精密加工、電子設備、航空玻璃、復合材料、軟件開發等領域產業基礎雄厚。
四川省承擔著大量航空重點型號任務。此外,我省航空產業還有豐富的對外合作經驗。
但要實現目標,挑戰依然存在:部分關鍵技術尚待突破、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高端人才匱乏。“應對挑戰,必須重點突破與集群發展相結合。”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集群發展以完善我省航空與燃機產業設計、制造、服務、應用體系;重點突破主要指對關鍵技術和領域的創新突破。
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認為,我省航空產業優勢主要體現于軍工領域。在他看來,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背景下,深化“軍轉民”“民參軍”,將為我省航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目前,四川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成都、綿陽、德陽為核心的航空整機高端制造產業集群,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維修產業集群,航空電子及機載系統產業集群,產業結構呈現以創新驅動為特點的科技產業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