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網改造升級是農電的一項重要工作,吉林供電公司今年在這方面有何部署?
孫文勝:吉林供電公司高度重視農網建設工作,自1998年至今,先后投入資金20多億元,有效保障了全市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用電。
我們堅持把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抓,與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了組織領導體系,共同成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領導小組,加強宣傳,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營造了和諧的建設環境。加強與用電村和客戶的溝通,解決工程建設在征用地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吉林供電公司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過程中,秉承“電網建設超前規劃,用電服務提前對接”的服務理念。在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中,我們堅持合理規劃,科學預測負荷,縮短供電半徑,有效解決農村變電站布點不足、網架單薄、供電不可靠、供電“卡脖子”等突出問題,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讓古老的黑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建設過程中,吉林供電公司以“標準化、智能化”為目標,加大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大量安裝臺區智能終端、電壓質量遠程監控系統,農網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們共投資500多萬元開展了以改造魚塘上方導線和加裝拉線絕緣子為主要內容的線路絕緣化改造工作,杜絕由于垂釣以及拉線絕緣子漏電導致的觸電事故。同時,做好灌溉期間的保供電工作,積極籌措資金,義務為農民架設線路,解決機井用電問題,滿足農民生產用電。
筆者:吉林供電公司如何確保農網工程安全和質量可控、能控、在控?
孫文勝:一直以來,吉林供電公司緊抓安全、質量、進度三大環節,認真落實工程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抓好防觸電、防高空墜落、防倒桿傷人等反事故措施。我們定期召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調度會,掌握施工進度,單位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堅持到現場指揮,嚴把施工安全關、質量關,及時協調解決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各類難題,確保施工進度和安全。發揮農網工程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的作用,對工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從設備管理的相對松散到承包到人,從人員言行的不夠規范到制度約束,吉林供電公司緊緊抓住人與設備這兩個重要元素,以科學合理的制度管好員工,以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管好設備,確保農網工程安全、質量、進度可控、能控、在控。
筆者:在抓好農網建設的同時,吉林供電公司在農電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經驗?
孫文勝:目前,吉林供電公司通過建立農電專業一體化管理和監管考核工作機制,在業務層面實現專業一體化管理,農電工作全部納入各專業職能部門歸口管理,實現責、權、利對等。同時,以建立和完善農電專業一體化管理機制為切入點,梳理農電現有各類管理標準、辦法、規定,將專業管理制度、標準延伸到農電企業,統一工作標準和流程管理。
降損工作貫穿于農網改造升級、生產運行、經營管理全過程,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在農電日常工作中,我們結合農網綜合降損輔助決策系統的分相線損計算、分析功能,在原有線損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制定了線損“五分”(分壓、分區、分線、分臺區、分相)管理實施方案和相關管理考核制度,在所屬6家農電企業實施線損“五分”管理,有效降低了農網線損率。我們抓住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契機,成立以主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細化工作措施,并依據線損“五分”管理分解指標、劃分責任,集中整治高損線路和臺區,重點治理低電壓。線損“五分”管理體系的建立,極大地提高了線損管理和綜合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益化水平,實現了節能降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