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縣蔬菜產業緊緊依托縣域資源優勢對現代蔬菜產業的深入推進,靈臺縣堅持走“高端、精品、外向、低碳、循環”之路,七項措施力促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蔬菜產業大縣向蔬菜產業強縣的轉變。
一、強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按照國家對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建設的要求,高標準規劃和建設蔬菜生產基地,大力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企業(合作組織)四個層面的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切實加強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生產過程的管理,加大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進一步提高標準化種植水平。
二、是堅持科學規劃,不斷擴大蔬菜產業覆蓋范圍。立足全縣實際,科學制定蔬菜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種植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及區域布局,按照“穩定總量、提高質量、保障本地、擴大外銷”的思路,把外銷主打蔬菜產品、豐富和保障本地群眾“菜籃子”作為全縣蔬菜產業發展的定位,堅持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并進、規模速度和質量效益并重、基地建設和分散種植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提高基地建設和蔬菜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三、是強化科技推廣,挖掘單位面積最大種植效益。逐步改進設施蔬菜一年一茬和重茬種植的落后栽培模式,積極推廣多層覆蓋周年生產技術,按照品種結構的季節均衡分布,示范推廣水蘿卜——果菜——葉菜、蒜苗——西紅柿——辣椒、葉菜——西甜瓜——辣椒(西紅柿)“一年三茬”的高效種植模式,促進全縣蔬菜生產由季節性栽培向“四季常青”轉變;在露地蔬菜種植區示范推廣馬鈴薯套種大蔥“一年二茬”生產模式;同時,要抓好時間差、季節差、空間差,瞄準高端市場需求,在日光溫室引進試驗推廣禮品西瓜、珍珠西紅柿、草莓、乳瓜等名、優、新、特品種,進一步優化種植品種結構,擴大中高端市場占有份額。
四、是逐步完善體系,形成蔬菜產業發展強大合力。充分發揮現有蔬菜設施的集聚效應,通過招引產業大戶和農業企業,集中連片進行規模經營,推動設施蔬菜從分散分戶經營為主向連片集中開發轉變,建設規范化的無公害蔬菜產業園區。在各蔬菜種植專業村成立產銷合作社,加強規范化管理,培養一批蔬菜經紀人和專業營銷人員,構建蔬菜農超對接和配送中心,大力開拓外地中高端市場,開展蔬菜產品訂單交易,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招商建辦產、貯、運、銷為一體的蔬菜冷鏈系統,進一步拓寬市場渠道,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五、是加強監督指導,提高蔬菜生產標準化程度。逐步改進淘汰分散自主育苗、化肥助長、農藥除蟲等傳統落后的管理技術,積極引進有機無土栽培、智能溫室無菌工廠化育苗、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無害化防治、冷鏈保鮮、包裝運輸等先進技術。強化品牌戰略,加強與省內外蔬菜科研生產企業的合作,進行蔬菜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產品的生產和研發,做好無公害、綠色蔬菜產品的認證工作,選擇一批規模大、質量好的蔬菜進行質量認證,推行分揀包裝銷售,廣泛應用蔬菜商標,努力提高產品知名度,發揮品牌效應。
六、強化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快現有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步伐,完善配套設施,規范市場管理,增強服務功能。加快農產品物流園建設,建成規模較大、優勢集中、功能齊全的現代化農業物流園區,打造全國知名的蔬菜交易平臺。強化產銷銜接,加快蔬菜加工、流通企業、生產基地和大城市、大市場、大超市對接,增加高端蔬菜市場占有率。大力培育蔬菜物流企業,建立蔬菜物流協會,依托駐外流動黨員黨委和辦事機構,加強管理和服夯,推動物流企業和農民運銷隊伍規模化、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