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范圍北起新廣從路、西至京珠高速,南靠北二環高速,東鄰蘿崗中新知識城,規劃用地面積148平方公里,鐘落潭鎮、帽峰山森林公園位于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范圍內,規劃人口達35.3萬人,比此前規劃的22.5萬人多了近13萬人。
筆者11月5日從廣州市規劃局獲悉,定位為廣州健康產業核心區,旨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健康產業新城的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控規已通過了廣州市規委會審批。根據規劃,健康城將建立“外通內暢”的交通體系,實現15分鐘到達白云機場、10分鐘到達中新知識城、40分鐘可達廣州市區,并將建設12公里輕軌環線,設14個站點,建設3大交通樞紐。
廣州健康產業核心區
定位
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范圍北起新廣從路、西至京珠高速,南靠北二環高速,東鄰蘿崗中新知識城,規劃用地面積148平方公里,鐘落潭鎮、帽峰山森林公園位于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范圍內,規劃人口達35.3萬人,比此前規劃的22.5萬人多了近13萬人。
在規劃結構方面,健康產業城未來將呈“一心四片區”格局。具體而言,一心是指:健康服務綜合核心;四區是指:健康服務片區、醫藥制造片區、職業教育片區、健康養生片區,四區面積分別是34.24平方公里、11.98平方公里、21.15平方公里和80.92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緊鄰空港經濟區及中新知識城,離廣州市中心約30公里、離白云國際機場約15公里、離從化副中心約26公里、離天河智慧城約22公里。廣州國際健康城與周邊功能區的關系分別是——突出健康城作為花都副中心乃至全市性綜合醫療功能和職業教育功能,提供完善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產業功能與空港經濟區錯位發展和強調醫藥研發制造;與中新知識城功能互補、突出職業教育、醫護培訓及醫藥研發;帽峰山作為健康城健康養生功能載體。
據介紹,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將以“廣州健康產業核心區、華南健康服務創新區和國家健康城市示范區”為發展目標,最終定位為“立足廣州,服務廣東,輻射東南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健康產業新城”。
規劃12公里輕軌環線
交通
148平方公里的規劃范圍除了將建4條高快速路(花莞高速、知識大道、鐘太快速、永九快速)、8條主干路(三東大道、廣陳路東段、廣新路南段、創新大道、學院路、規劃一路、黎家塘路)外及10座立交外,還將構建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
區域內共規劃地鐵站3個(鐘落潭站、黎家塘站、新和站),城際鐵路站1個,并通過新規劃的12公里輕軌環線并設14個站點,建設3大交通樞紐,實現城際鐵路、地鐵、輕軌三者的無縫對接,提升了區域內的交通效率,使本區域便捷聯通珠三角。
規劃部門介紹,健康城將建立“外通內暢”的交通體系,充分對接空港經濟區、中新知識城和廣州市主城區。依托地鐵14號線和穗莞深城際鐵路線,實現區域人流快速集散;重點建設鐘太快速、花莞高速、知識大道、永久快速,強化對外交通聯系,實現15分鐘到達白云機場、10分鐘到達中新知識城、40分鐘可達廣州市區。
■焦點問題
1.用地規模:控規建設用地超過總規?超出部分不安排重點項目
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規劃主要是33.13平方公里的醫藥研發片區和職業教育片區,其中與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不符的建設用地缺口接近3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在本次控規范圍的建設用地為22.9平方公里,本次控規建設用地為25.87平方公里,較總規建設用地缺口為2.97平方公里(其中含綠地0.85平方公里)。規劃報告稱,為了保證本次規劃的完整性,本次規劃將這2.97平方公里作為規劃預留用地,不安排重點項目,建議待下一輪總規調整時納入建設用地范圍,解決本區域建設用地規模不足的問題,即本次控規需審批的建設用地為22.9平方公里。
為了保證規劃的完整性,這次主要指標均以25.87平方公里(2.97平方公里為規劃預留地)進行計算對比,比現行控規建設用地增加564公頃,總用地毛容積率提高0.28.
根據規劃,本次經“三規合一”協調后,控規范圍內土規建設用地為16.18平方公里。本次健康城的近期啟動項目全部在土規建設用地范圍內。相比本次需審批的22.9平方公里建設用地,缺口為6.72平方公里,經綜合考慮,待發展條件成熟及土規調整時,納入建設用地范圍。
廣州市副市長王東總結時強調,這次控規33.13平方公里范圍內,圖上建設用地是25.87平方公里,比總規多了2.97平方公里,“控規不能超過總規,超過總規就是違法,這點我明確說明”。他表示,即便規劃獲得通過,這次可用的建設用地從規劃角度也只是22.9平方公里。
2.村莊改造:投資107億改造7條村莊
規劃提出,要充分利用已有建設用地,結合7條村莊整治改造,騰挪7.2平方公里優質土地資源用于政府儲備,保障健康城的可持續發展。這次控規范圍內的33.13平方公里醫藥研發片區和職業教育片區,需改造的7條村莊預計改造資金總數達107億元人民幣。
具體而言,11.98平方公里醫藥研發片區需改造蓋鐘落潭村、安平村、五龍崗村及梅田村,4個村莊村民總人口10334人、總戶數4695戶、居民總人口3006人、總戶數1406戶、現狀建筑總量148.73萬平方米。四條村改造資金達63億元。
而21.95平方公里的職業教育片區則需改造馬瀝村、長腰嶺村、白土村,3個村莊村民總人口4406人、總戶數2354戶、居民總人口1270人、總戶數703戶、現狀建筑總量142.27萬平方米。三個村改造資金達44億元。
7個村的補償標準都有兩條,即——村民復建住宅量按照戶均280m2計算(含6%公服),以及村民復建集體物業按照有證建筑面積“拆一補一”,無證部分按村集體經濟收入(以租金計)不降低為原則予以復建。
7個村復建建筑總量達262萬平方米,復建用地總面積達89公頃,留用地面積達83公頃,政府統籌用地面積達724公頃。
3.片區規劃:
醫藥研發片區醫藥產業集聚創智區
根據規劃,11.98平方公里的醫藥研發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居住人口13.5萬人,建設用地面積11.30平方公里,將以“一中心四組團”——即綜合服務中心、醫藥制造組團、醫藥研發組團、健康社區生活組團、梅田村安置組團進行分區。
該片區主導功能為醫藥產業集聚創智區,以醫藥制造及高端醫療、醫藥研發等配套綜合服務為主,目前已落實11家醫藥制造類企業,規劃將新增醫藥研發總部、研究基地、醫藥展貿會展中心。
根據規劃,該片區內重點項目共20個,其中近期啟動16個項目(4.54平方公里),全部符合三規合一建設用地。此外,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73公頃,比原控規增加8公頃,設施含兩類:一類為醫藥研發配套設施,包括科研總部、貿易會展、醫藥及醫療器械市場等,另一類為服務居住區的各類配套公共服務設施。
副市長王東說,醫藥研發片區將來正式報政府批準之前,可以稍作調整,將立交橋的高層建筑強度分布減一點,強度重點靠近地鐵站。
職業教育片區:片區規劃居住人口15.2萬人
職業教育片區分區結構為“一中心五組團”——即職業教育配套服務中心、食品保健職業培訓組團、農林職業教育組團、長腰嶺村舊村改造組團、醫護職業教育組團、生態保育組團。
將進駐7所職業技術類學校、7所健康教育類學校、1處學生創業中心和科技園的職業教育片區規劃居住人口15.2萬人,建設用地面積達14.57平方公里,但如此巨量的人口,規劃對污水處理問題只是提到“規劃片區內污水近期排往竹料污水處理廠,遠期排往規劃污水處理廠”。
據了解,職業教育片區范圍內,目前已經建好的學校包括: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此外,未建學校共8所——即包括廣州康復實驗學校、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白云學院、廣東省殘疾人教育基地、廣州市盲人校、健康營養教育學校、醫護培訓學校、健康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