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縣上半年實施產學研項目140個,其中,投入30萬元以上的項目達78個,新引進成果轉化項目12個,培育科技創新型銀牌企業1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520億元,增速達到11%,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8.8%。
產學研合作項目是海安“科技行”工作推進的核心,也是政府對機關部門考核的重點之一。動力加壓力,機關部門帶著服務的企業高頻率開展產學研活動,與高校以及國際大牌企業攀親,1至6月,共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201次。亙德科技公司是該縣城管局掛鉤服務的企業之一,領受任務后,城管局專門成立服務班子,為亙德科技尋找合作方,最終,讓亙德科技與韓國Moderntec公司牽手,共同研發“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及整體解決方案”項目。合作成果很快顯現,車載、便攜式、交直流及各類充電站配套的充電軟硬件等新產品迅速出爐。“有了新產品,城管局又利用自身有利條件,聯系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和各地環保部門,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預計今年,我們公司的新產品可帶來兩億元銷售額。”亙德科技董事長王華介紹。
讓企業產品打響國際市場!在訂立服務企業科技行活動計劃時,海安縣審計局明確了這樣的目標。
南通奧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該局服務的企業之一,局長杭亞軍領銜的服務團隊做了兩件事,一是根據公司基本條件,幫助企業確定研發新產品主攻的方向;二是幫助企業牽線搭橋,與江南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合作3個月,一種高強度鈦酸鉀晶須新產品問世了,這一高端產品應用于航天保溫、特種橡膠等行業。產品批量生產后,成為歐美、東南亞市場的搶手貨,半年形成外貿銷售300萬美元,一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產品由此走向世界。
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是海安“科技行”考核指標之一。該縣緊抓省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機遇,建立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育庫,目標全年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80家。東材科技公司是海安縣發改委服務的企業之一,也是海安確定的重點培育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之一。“發改委和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聯手,促成我們公司與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在北京化工大學的幫助下,東材科技建立兩個研發實驗室,組建兩個研發團隊,研發出絕緣樹脂和光學薄膜兩大類新產品30多個,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件。”東材科技總經理宗躍強介紹。
引導企業建立天使基金是海安今年“科技行”考核中的加分項。該縣計劃年內建立20個規模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天使基金,并運用天使基金助力產生初創科技型企業20家。目前,全縣已有29家企業申請成立天使基金,完成注冊9家。美籍華人顧世海是藥學和化學專業博士,海安縣地震局的服務團隊了解到他有回國創業的意愿后,積極通過網上聯系,解讀海安相關政策。現在,顧世海領銜的由6名高層次人才組成的團隊已經在海安實施“自助智能藥房項目”,項目獲得了海安龍頭企業海迅集團建立的海迅天使基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