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已經連續7年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一直是我國汽車產業未能擺脫的現狀,在新能源汽車快速成長的新階段,中國汽車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蟄伏了近百年之后,新能源汽車終于登上了時代的“舞臺”。
新能源汽車在蟄伏了近百年之后,目前已開始由市場的培育期奔向了快捷成長階段,一直處于“大而不強”狀態的中國汽車能借此機遇實現“彎道超車”嗎?
隨著近些年全球能源危機的出現與環保壓力的加大,各國相關領導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推動著各自國家的能源戰略,而推廣新能源汽車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政策助推下的產業成長
2015年,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而言,顯得重要而特別。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8.32萬輛,較2014年猛增169%,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市場。
其實,對于新能源汽車這樣的數據,業內并沒有太多的意外。雖然中國的新能源技術起步并不早,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并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從這個時候開始,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大汽車廠商、研究人員就開始不斷推動“新能源”的發展和普及。
自2014年起,面對空氣質量的不斷惡化,新能源的推廣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從中央的重視到地方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各項優惠政策接踵而至。“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消息,無疑大大拉近了普通老百姓和新能源汽車的距離。
同時,政策的扶持也讓車企看到了商機,各種新能源汽車層出不窮,特別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更是迎來了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一年時間里就有來自比亞迪、眾泰、北汽等生產廠家的數十款混動及電動車投入市場,與之對應的各項配套設施和新技術的使用也讓新能源汽車迎來了銷量的增長。
2015年,工信部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其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成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而自主品牌則成為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主力軍。根據上述路線圖,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5%以上;自主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市場份額達70%以上,打造明星車型,進入全球銷量排名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