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這里以乳業、馬鈴薯循環經濟產業鏈為主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以煤炭、風電、光電為主的能源開發產業扎實推進,以現代工業、生態農業、草原風情觀光為主導的旅游服務產業鏈條逐漸形成,三大產業齊頭并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
在遼闊無疆的內蒙古高原南緣,在天似穹廬的塞外壩上,一顆草原明珠正散發著美麗的光彩。
塞北,這顆耀眼的塞外明珠,正在牢牢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統籌做好產業增量提質,努力走出一條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崛起之路。如今,這里以乳業、馬鈴薯循環經濟產業鏈為主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以煤炭、風電、光電為主的能源開發產業扎實推進,以現代工業、生態農業、草原風情觀光為主導的旅游服務產業鏈條逐漸形成,三大產業齊頭并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
現代農業產業增量提質
田間地頭,農用機械聲伴隨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收獲季節,工人們將一袋袋、一箱箱新鮮農產品裝車外銷;現代養殖場內,一排排現代化設施讓人眼花繚亂。在塞北,到處洋溢著現代農業的精彩和魅力。
曾經,塞北管理區憑借乳業、馬鈴薯等特色主導產業優勢,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乳業發展更是成為國內乳業市場的一大標桿。如今,塞北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為契機,以 “四個園區”建設為載體,不斷優化結構布局、提高整體效益、加速產業升級,打造引領半農半牧、高寒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區,先進農業科技轉化的核心區,現代農業裝備應用的展示區、生態循環經濟發展的樣板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乳業園區:實施“乳業倍增、良種繁育、疾病防控、品質提升”四項重點工程,促進現有蒙牛乳業、現代牧業等龍頭企業挖潛增效,確保獸藥加工、飼料等配套項目投產達效,嬰幼兒配方奶粉等高端乳品加工項目順利實施,牛棚太陽能光伏發電、良種繁育及凍精生產、病死牛無害化處理等項目建成投產。薯業園區:圍繞國家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全面推行“種薯繁育體系化、種植基地標準化、產品開發多元化、產業鏈條循環化、產業發展融合化”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做優基地、做深加工、做強產業。肉業園區:依托天然區位優勢和傳統農牧優勢,建成有機肉制品產業園區,打造京津地區最大的肉制品供應基地;以奶牛養殖產業為基礎,建設奶牛小公牛育肥基地,及高檔肉牛的良種繁育基地,打造我國自有品種的良繁種源基地。草業園區:努力建設國內覆蓋面積最大、龍頭企業最強、配套設備最完善、牧草品質最優、示范帶動作用最強的草業園,打造冀蒙地區最大的飼草應急儲備中心,帶動我國北方飼草產業蓬勃發展。
塞北還將按照“公司帶動農戶、精品引領規模、特色拓展市場、品牌提升價值”的思路,積極發展胡蘿卜、冰葡萄、食用菌等4個特色產業。
食品加工產業強勁起步
短短時間里,新鮮馬鈴薯經過清洗、去皮、切片、預煮、冷卻、蒸煮、搗泥等程序,脫水干燥得到馬鈴薯全粉!這是在塞北一家馬鈴薯全粉加工廠見到的一幕。
依托獨特的農牧、生態等資源優勢,塞北管理區先后引進了弘基農業、美國百事、辛普勞等20多家種植、加工企業,加工能力居全國前三位,年產全粉2萬噸,種薯繁育、商品薯種植、鮮薯深加工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填補了河北省馬鈴薯種薯產業化規模化種植繁育、生產加工的空白,成為國內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和加工基地。
今后,塞北將進一步扎實推進食品加工業,把經濟開發區作為吸引項目落地,承載項目發展的重要載體,科學研判產業發展定位,有效延長產業鏈條、深挖產業發展潛力。強化“兩區四園”六大板塊的功能分區建設,重點加強食品加工區建設,全面啟動綜合服務區、生物科技園、倉儲物流園、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大學生輔導園的基礎設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工作。 按照包聯分工,倒排工期,掛圖作戰, 跟蹤問效的項目推進機制,確保新水墨胡蘿卜功能性食品、九州大地飼料等續建項目投產達效,慧牧科技、中信肉牛等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力爭嬰幼兒及中老年乳粉、胡麻油冷榨等50多個儲備項目相繼簽約落地、開工建設、達產增效,到“十三五”末,新增規上企業5家,新增上市企業3家。依托藍張鐵路、239國道,圍繞農副產品和特色食品加工業,在榆樹溝管理處建設占地1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的物流園區,發展一批區域性物流中心、區級配送中心、專業倉儲中心、物流運輸公司,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支撐。
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
塞北地處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帶,屬于太陽能“資源很豐富”地區,也是國內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塞北管理區充分發揮區內可再生能源優勢,積極謀劃發展新型能源產業,推進一系列光伏發電、生物質能利用、風力發電項目的實施和發展,打造草原乳城新亮點。
為進一步做大新能源產業,塞北緊緊抓住張家口獲批全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重大機遇,依托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能源開發及可再生能源產業,爭創全市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區,爭取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區能源消耗總量的比例達到60%以上。加快發展風光發電項目,充分利用現有的規模化、 集成化圈舍頂部及場區空地,積極推進“農光互補一體化發展”,力爭晶科電力塞北、慧牧科技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實施;確保華電國際塞北西山風電場項目竣工入網,在全市率先建成分布式、微電網供暖供熱試點工程。培強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積極探索畜牧養殖和農業種植的循環合作模式,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確保塞清牛糞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竣工達產,年可處理牛糞達到82萬噸,生產沼氣超過1460萬立方,提純壓縮天然氣達到514萬立方。推進褐煤干餾利用項目,確保年產120萬噸原煤的榆樹溝花園式煤礦項目建成投產;通過引進褐煤干餾技術生產項目, 生產煤氣、煤焦油以及半焦煤炭產品,將煤氣就地轉化利用,切實提高褐煤的附加值,幫助企業解決因褐煤價格低廉導致項目停滯不前的現狀,盡快走出煤炭市場低迷的困境。
旅游觀光產業魅力凸顯
塞北地處元大都、元中都、元上都旅游黃金走廊,這里有別具一格的蒙古大營,碧水漣漣、草肥水美的自然風光,既可以騎馬奔馳草原,又能夠欣賞悠悠牧歌,圍坐在熊熊的篝火旁品嘗蒙古美食……憑借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名片,塞北積極整合區內草原風情、生態農業和工業觀光等資源,發展特色旅游,利用旅游產業帶動人氣,提升營銷宣傳水平,塑造特色區域品牌。
深挖特色資源。一是發展農業觀光。深入挖掘休閑農業內涵,整合區內生態草原及現代化農牧資源,推出塞北“黃金牧場”一日游、“開心農場”親子游、“家庭農場”體驗游等旅游產品。二是推進工業觀光。以現代牧業等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為依托,積極發展工業流程觀光項目。三是挖掘文化觀光。將蒙元文化、農墾文化融入到旅游產業的各個環節,新建現代農業展館、農墾文化中心,積極推進灤河流域旅游文化長廊項目,開發打造現代化的旅游新城。
發展特色項目。扎實推進塞北立眾生態農業開發及綜合旅游項目,啟動滑雪場、藏獒園等旅游設施的建設工作。帶動發展一批韭菜花、燕麥片等小型特產加工企業。依托塞北夏季氣候優勢,帶動發展一批餐飲住宿等服務業項目,探索引進一批面向京津的項目,有力拉動我區旅游服務業提質增效,提升塞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借力區域資源。爭取與多家知名旅行社達成戰略合作,整合承德、錫盟及張家口市旅游資源,打造從北京出發的夏日避暑旅游線路,形成鄰近區域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雙贏”的發展格局,有效提升區域間整體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塞北四大農業園區啥情況?
塞北管理區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省級農業園區建設為統領,以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為主題,進一步做優基地、做深加工、做強產業,形成了以“乳業、薯業、肉業、草業”四個示范園區為載體,以胡蘿卜產業為拓展的“4+1”食品加工產業發展格局,全力打造2022年冬奧會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乳業園區
全區計劃投資35億元(已完成投資20億元),建設占地10000畝的乳業園區,力爭到2017年使塞北奶牛存欄達到10萬頭,鮮奶產量超過50萬噸,成為全國重要的乳制品供應基地。目前,引進蒙牛塞北乳業、現代牧業塞北牧場、恒天爍乳業3家龍頭企業,日鮮奶加工能力達到1200噸,乳品種類涵蓋常溫奶、低溫巴氏殺菌奶、固態酸奶、無水黃油、乳粉、乳飲料等常見產品。建成標準化萬頭規模牧場4個、千頭以上規模牧場7個,奶牛存欄達到7萬頭,平均單產達到9噸。實施綠旭康GMP獸藥、塞清糞污處理等4個乳業配套項目,形成了“飼草種植、飼料加工、奶牛養殖、糞污沼氣發電、沼液沼渣生產有機肥、獸藥加工、包材加工、高端奶加工”一條完整的乳業循環經濟產業鏈。2016年,塞北將同步推進養殖場和高端乳品項目,力促蒙牛新上純甄生產線項目落地,現代牧業乳品加工擴模升級,重點確保1家高端乳品加工企業落戶塞北。同時,重點實施好桑德環境、養殖園區引水工程、九州大地飼料、縱橫種業良種繁育、病死牛無害化處理、畜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等配套項目。
薯業園區
圍繞國家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塞北計劃投資6.78億元,建設總占地面積3萬畝的薯業園區,實現馬鈴薯種薯繁育、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研發系列馬鈴薯主糧化產品,預計到2017年實現產值10億元。目前,全區引進百事、辛普勞、弘基農業等12家國內外知名公司,發展現代化高效節水種植基地7.6萬畝。建成年加工馬鈴薯6萬噸,年產1萬噸馬鈴薯全粉生產線1條。建成6000噸馬鈴薯調味薯泥粉生產線,并通過GMP認證正式投產。建成全國第二大種薯繁育基地,年產馬鈴薯種薯1億粒,脫毒原種4萬噸,可為20多萬畝馬鈴薯生產基地提供優質種薯。2016年,塞北將確保弘基馬鈴薯全粉深加工產品GMP車間擴改建項目正式投產,并建立起有效的銷售網絡。同時推動區企業與世界著名大企業合作,積極謀劃引進全粉奶伴侶,薯條、薯片、變性淀粉精深加工等下游項目,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
肉業園區
塞北計劃投資45億元,圍繞打造京津冀蒙地區最大的肉制品供應基地,建設存欄肉牛2萬頭、肉羊60萬只的肉業示范園區。2016年,全區計劃建設由新疆鑫寶牧業投資25億元,建設占地4600畝的慧牧科技大眾創業產業園暨60萬只肉羊農光一體化養殖基地項目。基地利用羊舍頂部建設120MW光伏發電項目,配建40萬噸飼料、40萬噸有機肥、屠宰加工、臟器化工、沼氣提純、有機肥生產、冷鏈物流等項目,吸引2000名創業者入園從事標準化養殖、種羊繁育、飼料加工、有機肥加工等項目,并提供金融服務、創業場地、技術支持,負責回收肉羊等產品,全力打造我國第一個農業產業創業園。引進中信生態萬頭肉牛、唐山安隆萬頭肉牛兩個項目,計劃建設存欄1萬頭的和牛、安格斯牛育肥場2座,萬頭肉牛屠宰場1座。
草業園區
塞北計劃建設國內龍頭企業最強、牧草品質最優、覆蓋面積最大、配套設備最完善、示范帶動作用最具典型的草業園區。目前,由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草業公司秋實草業投資5億元,在區內建成了的全國最大的集種植、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燕麥草生產企業,每年為現代牧業集團塞北、察北現代牧場壓窖青貯20萬噸,向全國10多個省份銷售燕麥干草10萬噸。引進德國克拉斯、法國庫恩打草機、摟草機、打捆機、大型拖拉機等農機設備180余臺,飼草基地生產作業全部實現機械化,已成為冀蒙地區最大的飼草應急儲備中心,能夠滿足20萬頭牲畜應急所需。2016年,塞北將進一步向承德、錫林郭勒、烏蘭察布等地市拓展飼草基地50余萬畝,為社會提供青貯30余萬噸,燕麥草10余萬噸,同時積極對接農科院,建設1000畝籽粒莧等高產牧草試驗種植基地,為乳肉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飼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