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珠海市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要按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總體部署,力爭到2020年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到2025年基本建成濱海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
近幾年,珠海市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已逐步從傳統的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去年8月,珠海市正式獲原國家旅游局(現文化和旅游部)授牌成為“中國旅游休閑示范城市”(全國僅10家),珠海市全域旅游創建工作已現雛形。此次制定出臺《實施方案》,將重點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全面提升珠海市旅游產業發展水平。
《實施方案》結合珠海市全域旅游發展現況,制定了系統性、可操作性及創新性的工作措施,分為總體要求、產品供給、基礎配套、政策支持、品牌營銷五部分共23項內容,提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旅游公共服務便利化,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接待旅游總人數達到5000萬人次以上,旅游業總收入達450億元。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主題公園、國際高星級酒店、高端海島旅游品牌、精品展會賽事、特色鄉村民宿,接待人數達7500萬人次以上,旅游業總收入達800億元,基本建成濱海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
《實施方案》提出要推進融合發展,創新產品供給,將珠海市目前十大旅游產品——主題公園、海洋海島、溫泉養生、品牌盛事、運動休閑、鄉村生態、會議會展、工業科教、歷史人文和紅色旅游、美食購物等,充分融入到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海洋海島開發、城市品牌盛事,提升旅游核心競爭力。
在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方面,將結合城市改造,打造城市旅游,加快鎮街區域化全域旅游發展;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方面,要結合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按照A級景區標準,實現“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把鄉村獨特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在與海洋海島開發融合發展方面,將建立“一島一品”的海島特色旅游發展格局,打造萬山群島、長隆海洋度假區、情侶路核心景觀區等三大濱海海島旅游產業聚集區。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基礎配套,提升公共服務,繼續做好“廁所革命”、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完善立體化交通網絡、完善旅游集散咨詢服務體系、推行“優質旅游”服務計劃、健全文明旅游志愿服務體系和提升導游服務質量等。其中包括提升城市主干道與鄉村旅游道路的通達性,解決景區景點“最后一公里”問題,并推動在各交通樞紐站點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在各區各建成至少1個旅游咨詢服務中心。
在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支持方面,《實施方案》還提出要推進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提高旅游安全保障、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強化資源保護和旅游開發相結合、加強旅游人才保障等內容。重點在財政支持、土地保障和林地使用方面提出了創新性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