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和品牌是制造業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是制造強國的核心競爭力。
為加快提升裝備制造業質量和品牌水平,推動我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工信部、質檢總局、 國防科工局發布《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指南》。
主要目標
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力爭通過三個階段的努力,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質量和品牌水平大幅提升。
▼▼▼
第一階段
力爭用三年時間,夯實裝備制造業質量和品牌發展的基礎,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到2018年,裝備制造業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新產品銷售比重、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水平得到提高。
企業質量責任意識顯著增強,質量信譽形象明顯改善。質量基礎體系更加完善,質量監管機制愈加健全,質量安全風險有效控制,質量信息更加暢達,產業質量和品牌競爭力穩步提升。解決一批行業非競爭性共性質量問題,裝備制造業相關的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以及一批重大民用和國防裝備的產品質量可靠性、穩定性和適用性取得突破,部分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產品的品種結構得到優化,一批企業邁入產業價值鏈高端,一批自主品牌加快走向世界。
第二階段
用三年時間,推動裝備制造業質量和品牌整體提升,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等指標得到顯著提高。
第三階段
用四年時間,推動裝備制造業質量和品牌達到世界制造強國水平,以中國裝備樹立中國制造的質量和品牌新形象。
主要行動
發揮企業質量品牌建設的主體作用
▶ 引導企業落實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
▶ 激發企業提升質量和品牌的內生動力
▶ 促進企業增強質量和品牌的管理能力
加強質量和品牌三類服務平臺建設
▶ 建設質量和品牌專業化服務平臺
▶ 構建質量和品牌信息共享平臺
▶ 完善質量和品牌活動推進平臺
完善質量和品牌發展的四項基礎體系
▶ 完善質量和品牌標準體系
▶ 完善計量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
▶ 完善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
▶ 完善認證認可制度體系
健全市場監督和管理的四項機制
▶ 健全質量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機制
▶ 健全質量信用管理機制
▶ 健全質量和品牌發展的市場機制
▶ 健全質量和品牌人才的培養機制
推進六個領域重點提升
▶ 實施區域和行業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引導地方和行業制定區域和行業質量品牌提升計劃。組織開展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質量興業等活動。引導產業集群和骨干企業開展標準對比、質量比對、質量攻關等質量提升活動。以大型裝備制造企業供應鏈體系為基礎,試點開展中小企業質量等級提升活動。支持企業在關鍵知識產權上的組合布局,加快開發產品,優化品種結構。
▶ 實施工藝優化和關鍵共性質量技術攻關行動。依托工業強基工程,發揮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實施質量提升工藝優化行動,組織實施30個左右工藝診斷和工藝優化項目。以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大型成套技術裝備、通信設備、工程機械、化工裝備、特種設備、高端醫療器械、智能終端,以及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為重點,組織實施30個左右質量攻關項目,攻克一批非競爭性共性質量技術問題。引導地方、行業、科研機構和骨干企業組織質量技術攻關和工藝提升,推動質量技術創新發展。
▶ 實施優勢和戰略產業質量品牌護航行動。以裝備制造領域的優勢和戰略產業為重點,加強質量基礎能力建設。開展產業質量分析,依托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等解決影響產品質量的材料、工藝、設備等關鍵問題。引導行業協會和產業集群加強產業市場研究和需求預測,科學規劃產業布局、供給定位和品種結構,搶占市場先機。重點推廣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以及可制造性設計等質量工程技術,提高產品可靠性、安全性等關鍵質量特性水平。
▶ 實施全產業鏈質量品牌協同行動。貫徹落實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加快提高紡織、輕工、電子信息等產業裝備水平,支持消費品工業向智能、綠色、柔性和高效制造發展。加強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工業母機和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開發,重點提升通用裝備、專用裝備、以及基礎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質量可靠性。以需求拉動和裝備保障雙向促進原材料工業開發品種,提升產品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
▶ 實施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助推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增強研發創新和系統集成能力,發展故障診斷、維修保養、遠程咨詢等專業服務,豐富產品和品牌定位。支持企業創新制造方式和服務業態,發展定制化生產,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圍繞市場營銷和品牌服務,發展現代銷售體系,創新品牌傳播、顧客體驗和價值傳遞模式。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工業設計、知識產權、電子商務、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質量和品牌專業化服務水平。
▶ 實施中國裝備“走出去”行動。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以成套設備出口、項目合作、投資收購、設施運營、融資租賃等方式,推動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電力、汽車、紡織、輕工、光伏、通信和網絡等產業成套裝備和技術出口。以周邊鐵路互聯互通、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以及發揮產能和技術優勢等形式,開拓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以及高技術船舶等裝備產品的國際市場。支持企業拓展對外合作方式,創新商業運作模式,增強境外經營能力,構建全產業鏈戰略聯盟,形成綜合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