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的對外貿易以沿邊外貿為主,并沒有發揮出其沿邊沿海沿江的良好區位優勢。今年7月,廣西自治區政府通過參照廣東、江蘇等沿海發達省份的發展模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了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有計劃的提出帶動了廣西承接和發展加工貿易產業。有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廣西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達432億元。隨著倍增計劃的提出,廣西計劃在3年內進出口額突破百億美元。
隨著加工貿易倍增計劃的提出,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不斷落實。為提高領導干部的政策和管理水平,全面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促進廣西加工貿易產業跨越式發展。近日,由廣西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商務廳、黨校共同舉辦的加工貿易倍增計劃研討班在南寧開班。此次研討班邀請了商務部原副部長蔣耀平等專家學者,針對如何發展加工貿易產業等問題進行深入的闡述和探討。
開班儀式上,廣西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表示,加工貿易的發展能夠加快工業化進程,帶動產業集群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帶動當地的稅收等。為更好的承接和發展加工貿易產業,廣西提出了4+4、5+5等布局,即4個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和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柳州、桂林、防城港、玉林、崇左5個城市以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東興國家開發開放實驗區、南寧高新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北海工業園5個園區,加快形成加工貿易產業集聚的態勢。
張曉欽還說道:“加工貿易產業的發展不僅要吸引企業進來,還要留住企業。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要轉變思維,提高自身的水平。在具體的工作上要做好規劃、簡化審批、搭建平臺,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在研討班首次授課上,蔣耀平表示,提高領導干部的政策和管理水平,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加工貿易。加工貿易,貿易是手段,實質是產業。目前,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內外部條件正發生變化,加工貿易增速和占比逐漸降低,產業轉入速度放慢,向周邊國家轉出加快,加貿企業生產要素成本上升。
在整體發展速度放緩的背景下,蔣耀平則認為廣西與其他內陸沿海地區相比,有特殊的優勢。廣西不僅擁有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和市場潛力外,還是我國面對東盟地區的重要窗口。因此,廣西加工貿易的發展總體要保持政策穩定,推動轉型升級;以承接地為重點,引導梯度轉移。
據了解,此次研討班還邀請了海關總署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司司長張皖生等長期從事加工貿易管理工作的領導、專家學者授課。參加研討班的學員主要包括廣西自治區14個市分管市領導、廣西自治區有關廳局領導,重點園區負責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