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城市中,政治家與企業家并非都集中在一個城市。”天津市副市長閻慶民用發達國家城市發展的例子表示,京津冀應實現錯位協同發展。
5月8日,中國濱海金融協同創新中心主辦的《2015京津冀金融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發布暨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研討會在天津舉行。閻慶民在《報告》序言中表示,從中央關于京津冀三地的區域功能定位看,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是“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是“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閻慶民說,三地金融業的發展應當按照中央賦予的區域功能定位部署,按照強化北京金融管理、天津金融創新運營、河北金融后臺服務功能的具體要求,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實現錯位協同發展。
閻慶民稱,對比發達國家城市的發展經驗,如德國歷史上的兩個首都柏林和波恩、美國的華盛頓特區、日本的東京、加拿大的渥太華、澳大利亞的堪培拉、韓國的首爾等,幾乎所有的城市中,政治家與企業家并非集中在一個城市。
他說,盡管中國與美國的國情存在差異,但中國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在權責劃分過程中也應當遵循一定的科學規律。
閻慶民說,以美國城市布局為例,政治和經濟在不同城市的分工,使經濟錯位發展起來了,東部最早聚集起文化教育機構,設立了世界著 名的麻省理工、哈佛等高等學府,波士頓聚集了80多所高校,眾多的基金經理也聚集于此,而西海岸如加利福尼亞州等,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則發展成為科技創新中心,如硅谷等。正是這種政治經濟的明確分工,促成美國在20世紀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從天津的發展角度看,我們的視野應當更加宏觀而不能僅局限于本地,應當把天津市的改革發展放在國家戰略中去布局。”閻慶民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5年京津冀區域生產總值超過6.9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10.2%,具有十分廣闊的后續發展空間。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京津冀三地的最 新定位,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作為京津冀全域12個新定位中僅有的金融定位,是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和關鍵路徑。
《報告》稱,對比分析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金融發展情況可以發現,三地金融業發展仍然存在顯著的差異:從金融發展規模看,北京金融業總體規模是同期天津和河北地區的2~3倍,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達到了15%的水平;從要素價格看,河北信貸資金的價格明顯高于北京和天津。三地資源價格的顯著差異,阻礙了金融資源要素在京津冀區域內的自由流動與有效配置,成為阻礙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的重要因素。
閻慶民說,天津自貿區的設立,為釋放更多的金融創新活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利用自貿區體制,貿易金融服務的便利化,在逐步實現資本項下可兌換條件下可以吸引更多的創新業務在自貿區內開展。另外,在實現金融服務一體化過程中,金融業對企業的服務應如同同城化服務。在央行相關政策落地后,天津市還應該從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交易模式等方面進一步探索,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
在優化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方面,閻慶民表示,天津市將加強政策指引、機構創新、風險管控等工作,力求打造開放、創新、包容、安全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鼓勵渤海銀行、天津銀行等本地金融機構率先轉型升級;支持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申請互聯網金融經營資質,在津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鏈聯盟,支持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金融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基金深度合作,整合資源優勢,結成天津互聯網金融產業鏈聯盟。
與此同時,依托天津市在互聯網金融的P2P、第三方支付、大數據等方面基礎好、潛力大的優勢,搶抓互聯網金融發展機遇,為京津冀經濟創新提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