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日照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盧東磊介紹了市園區“二次規劃”的有關情況?!兑巹潯奉A測,全市園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約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約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約12%。
為盡快改變我市“沿海欠發達”面貌,市委、市政府去年7月將“突破園區、聚力招引”確立為頭號發展工程,召開了高規格大規模的動員大會,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開展園區“二次規劃”就是其中的一項基礎性、創新性工作。
我們常講,園區是經濟建設的主陣地。建市以來,日照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園區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支撐作用。從去年數據看,不包括山海天旅游度假區,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等6個省級以上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占到全市的72%、42.5%;從今年上半年數據看,分別占到79.5%、45.9%。但客觀地講,與先進地區相比,日照市園區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在體制、機制、動力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嚴重制約著園區的健康、持續、較快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這些矛盾和問題更加集中、突出地浮出水面,再不盡快予以解決,勢必影響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在這些矛盾和問題中,定位不清、產業雷同、同質競爭是非常突出的一個方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關鍵就是缺少一個全市層面上的整體性、引領性規劃,來為各園區把把脈、定定位,明確好功能、確定好產業。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委、市政府2015年“7號文件”,也就是《關于“突破園區、聚力招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對省級以上園區進行“二次規劃”,實現“一張棋盤布棋子、一張藍圖全覆蓋”。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委從去年8月份開始,會同聘請的規劃編制組,歷經7個月不懈努力,期間經過與區縣、園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的反復調研、對接、論證、深化、完善,今年2月份形成了《日照市園區整體發展規劃(2016-2030)》。4月份,市政府正式印發了這個規劃,成為引領、指導全市園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市政府領導對規劃的編制工作高度重視,劉星泰市長、王斌常務副市長多次聽取匯報、作出指示、給予指導,特別是及時對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作出決策。各區縣、各園區以及規劃、國土、環保、經信等30多個市直部門,對規劃的編制給予了大力支持??梢哉f,這個規劃是一個集眾力、匯眾智的成果。
概括起來,日照市園區“二次規劃”有三個主要特點,也可以說是這次規劃的亮點和創新點所在。
一是變“一園一規”為“多園一規”。園區建設,規劃先行。全市7個省級以上園區在建設之初,也都做過規劃,而且大部分是聘請比較知名的規劃機構“操刀”。但由于是各園區分別做的規劃,“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現象比較突出,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定位雷同、同質競爭現象。因此,我們提出按照“多園一規”思路,把7個省級以上園區放在全市這個大盤子里統籌考慮,做一個整體性的規劃。后來,又考慮到園區發展與海港、空港關系密切,并且海港、空港本身也是園區,因此又把日照港區和空港新區納入了進來,形成了一個“九合一”的整體規劃。這樣就打破了以往園區各自為戰的局面,既讓各個園區得到最適合自身的發展定位,又能從整體上形成一個統籌兼顧、取長補短的共贏局面。
二是變“分頭規劃”為“多規合一”。對于一個園區,從規劃的角度來講,主要有四個規劃來引導和約束:一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的是產業布局;二是城市總體規劃,統籌的是用地空間;三是土地利用規劃,統籌的是土地指標;四是環保規劃,統籌的是生態保護空間。由于四個規劃自成體系,相互之間或多或少存在不協調、不統一的問題。比如,在項目布局上,可能在國土規劃上順利過關,但在環保規劃上卻要“碰壁”,這對項目招引是極其不利的。而且,我市過去的園區規劃,基本上是按城市規劃的框架、標準進行編制的,這與園區首先是一個經濟功能區的定位也不相適應。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在全國選取28個市縣開展“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我市雖不是試點市,但我們在園區“二次規劃”中主動進行了探索。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省城市工作會議上,郭省長明確要求下步“多規合一”工作由發改部門牽頭,這是發改部門轉變職能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發改部門更好發揮職能作用的一個重要抓手??梢哉f,我市在探索推進“多規合一”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是緊扣第三代園區特征。從我國園區發展的歷程看,大體經歷了三代。第一代以生產功能為主,第二代以“生產+生活”功能為主,第三代更進一步,強化生態功能,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合一”空間形態。我們緊跟園區的發展趨勢,緊扣第三代園區產業組團集聚、產城融合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特征,開展了園區“二次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抓住五個統籌,做好城市工作”,其中一個統籌就是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去年12月出臺的《關于促進具備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了產城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有機融合等一系列指導思想。因此可以說,我市緊扣第三代園區特征開展園區“二次規劃”,與中央的思路是高度契合的。
在這里,我簡要介紹一下《日照市園區整體發展規劃(2016-2030)》的內容?!兑巹潯饭?章30節,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勢分析和總體思路,也就是規劃的第1章。本章以先進園區為例,全面分析了國內外園區發展趨勢,提出了規劃的總體思路。第二部分從第2章到第6章,這5個章節是規劃的核心內容,分別明確了園區功能及產業定位、園區規劃指標體系、園區整體發展空間引導、園區空間管制體系、分期建設指引。第三部分是規劃的實施保障。第四部分是規劃圖集,共附25張圖紙,主要有園區規劃范圍圖,工業用地空間、港園聯動、生態功能空間布局引導圖,園區生態紅線控制邊界圖,以及“多規合一”技術路線圖等。
記者問答
一、盧主任您好,請問在規劃中,對各園區的產業定位是從什么樣的角度出發,或者說有何依據呢?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各園區的產業定位是根據我市“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旅游富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的發展導向,以及園區各自特色和發展需要,按照“壯大一批、提升一批、培育一批、淘汰一批”的策略確定的。主要把握了四個原則:
一是資源導向特色發展。充分挖掘我市優勢資源,圍繞特色產業基礎進行轉型提升。例如,圍繞深入挖掘海洋資源潛力,提出在海洋能源開發、海水淡化、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海洋產業發展方面爭取突破。
二是產業集聚創新發展。引導優勢產業集聚集群發展,鼓勵創新,提升產業整體競爭能力。如對園區已經形成的汽車及零部件、鋼鐵、糧油食品、石化等主導產業進行了集約化、規?;?、集群化引導。
三是環保優先集約發展。注重能源高效開發和資源綜合利用,優先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升園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度,實現產業配套集中供給,穩步推進園區產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和低碳綠色發展。
四是分類指導和諧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7號文件”要求,圍繞園區類型、功能、發展階段的不同特點,針對港區、工業主導園區、旅游業主導園區等不同類型,分類提出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要求。
總體看,全市9個園區共布局了46個產業,每個園區根據不同特點布局了4-7個主導產業。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壯大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健康食品加工、現代物流;提升發展漿紙印刷包裝;積極培育海洋裝備、生物醫藥產業、電子商務。
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壯大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創業孵化和電子商務產業;培育發展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產業。
嵐山經濟開發區壯大發展鋼鐵及配套產業、現代物流業;提升發展石油儲運及精細化工、木材深加工產業;培育以海洋食品加工為代表的海洋經濟產業。
市北經濟開發區壯大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電子家電、新興地產產業;提升農機裝備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產業。
莒縣及海右經濟開發區壯大發展石油儲運及精細化工產業;提升發展特色農產品精細加工產業;培育發展環保裝備業、新能源產業。
日照空港新區壯大發展航空裝備、航空綜合物流(預留保稅物流)、航空服務業;培育發展商貿會展、總部經濟、生態農業產業。
山海天旅游度假區主要發展有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總部經濟、會展產業、健康服務業;培育發展旅游裝備制造產業。
五蓮山旅游度假區主要產業有山岳旅游、休閑度假、健康養生和禪修文化產業。
日照港區依托港口運輸便利條件,重點發展與臨港產業相適應第三方港口物流、信息服務、冷鏈物流、特種物流、逆向物流產業,以及配套的商貿、展示交易和金融產業。
與“7號文件”相比,規劃對各園區的產業體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調整。比如,高新區將高端裝備制造業細化為智能制造業,增加了新材料、創業孵化產業,刪除了文化創意產業;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將健康養老產業調整為健康服務業,增加了文化創意、會展產業、旅游裝備制造產業。
二、盧主任您好,請問園區“二次規劃”對園區發展目標是怎么確定的?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園區發展目標的確定是一個綜合權衡的過程。我們首先通過對國內園區發展宏觀形勢的把控,確定產業發展的整體路徑與增長階段;然后通過對各園區發展歷史數據的分析,確定經濟發展目標的基礎;最后通過對國內外先進園區案例的分析,結合市委、市政府“7號文件”和我市“十三五”規劃等綜合確定園區發展目標。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園區規劃指標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容量、人口和用地控制四項指標,是一個完整的園區整體發展規劃指標體系。這一體系的制定主要把握了四項原則,即:堅持生態可持續,實現綠色發展;優化投入產出結構,提升地均效益;實現城市人口就業平衡,確保有效承載;貫徹產城融合理念,實現職住平衡。
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主要的經濟發展目標?!兑巹潯奉A測,全市園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約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約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約1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在2020年達到40%,實際利用外資要占到全市的85%。旅游業方面,度假區旅游人數年均增長10%,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8%。
三、盧主任您好,您剛才提到規劃明確了園區的空間管制體系,請問具體內容是什么?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園區空間管制體系的確定是“多規合一”的重要內容,目的是優化園區空間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在園區“二次規劃”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原有建設用地規劃突破生態紅線、基本農田控制線、城市增長邊界線的問題,城市規劃與土地規劃建設用地面積差異的問題是比較突出的。比如,從規劃建設用地總量來看,2020年城市規劃建設用地面積與國土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相差92平方公里。構建園區空間管制體系,就是為了消除這些差異。
這次園區空間管制體系的構建,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依據,加強城鄉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之間的銜接,通過劃定生態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城市增長邊界控制線和產業區塊控制線等建立起來的。主要包括“三區、五線”兩大內容。“三區”即適宜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五線”即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市增長邊界、近遠期建設用地增長邊界、產業用地邊界。規劃中,分別明確了六個劃定及管控策略,即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及管控策略、基本農田保護劃定及管控策略、建設適宜空間分區及管控策略、園區城市增長邊界及管控策略、園區近遠期建設用地邊界劃定即管控策略、園區產業用地邊界劃定及管控策略。這些控制線,在附圖上都有很明確的標定。通過這些控制線的劃定和管控,明確了哪里是適宜建設區、哪里是限制建設區、哪里是禁止建設區,面積各是多少。這樣,招商引資項目適宜不適宜落、應該往哪里落就很明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