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天津保稅區生產總值首 次突破千億元。
2014年3月26日,天津保稅區、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空客公司在巴黎共同簽署《空客中國總裝線二期合作協議》和《空客天津A330完成和交付中心項目諒解備忘錄》。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機場片區坐落于天津空港經濟區。
天津港保稅區風光。
資料圖片
“區域成長的根本動力是什么?就是招商引資。我們要不斷向大家傳遞一個信號:招商引資是我們永恒不變的工作主題和主戰場。”天津港保稅區工委書記尤天成在全區2016年招商工作會議上開宗明義。
天津港保稅區、天津空港經濟區(以下簡稱“保稅區”)是濱海新區七大功能區之一。今年是天津濱海新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十周年,也是保稅區建區25周年。25年來,特別是最近10年來,天津港保稅區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區域發展的生命線,著力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完善產業鏈配套,培育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產業體系。截至目前,保稅區全區注冊企業1.7萬余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60余個,產業項目加速聚集,成為天津市第二大經濟體,主要經濟指標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區位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越
打開中國地圖,鎖定京津冀區域,保稅區的位置非常醒目。海港保稅區依渤海灣而建,位于天津市的最東端;空港經濟區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而建,緊鄰天津市區。保稅區是濱海新區中距離天津市區、北京市最近的區域,東達我國第一大港——天津港,西至天津市區,南接天津機場,北臨首都北京,坐擁???ldquo;雙港聯動”優勢。
走進保稅區,空客A320、中航直升機、卡特彼勒、阿爾斯通水電、聯合利華、益海嘉里、展訊、中興通訊、華大基因、中科院工業生物研究所等各產業龍頭項目沿街而立;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天津一中空港學校、文化中心、體育中心、五星 級酒店等高端社會事業配套項目一應俱全。時至今日,天津新燕莎奧特萊斯、享受自貿試驗區政策利好的歐洲貿易中心全部開業,且人流爆滿,全球單體最 大的SM城市廣場也將于今年開業運營。屆時,保稅區將形成空港國際汽車園和高端商業兩個百萬平方米商圈,為濱海新區、天津市區乃至京津冀區域市民打造了集餐飲、休閑、購物、娛樂于一體的旅游消費目的地。
至此,保稅區已完成從工業城向宜居城的華麗轉身。
產業加速聚集優勢日益凸顯
依托海港、空港雙重區位優勢,保稅區具備多種政策功能,聚集了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中,海港保稅區是中國北方最 大的保稅區,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是中國 第一家緊鄰機場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在海港保稅區,一排排大型集裝箱秩序堆放,來自世界各地和去往世界各地的物品在此集散;嘉里糧油、道達爾潤滑油等一批臨港加工企業高效運轉。在空港經濟區,GE醫療、加拿大麥格納、舒勒、博格華納、久益環球、美國通用電纜、百超激光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項目加速聚集。無論是海港保稅區的臨港加工業,還是空港經濟區的裝備制造業,一個個大型工業項目彰顯著保稅區雄厚的工業基礎。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尤其2006年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后,保稅區各項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在空客A320、中航直升機等龍頭項目帶動下,聯合技術航空部件、龐巴迪公務機維修、羅克韋爾柯林斯等60多個航空項目落戶,初步形成了總裝、配件、維修、融資租賃等航空全產業鏈。引進卡特彼勒、阿爾斯通水電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拉動裝備制造業迅猛發展。吸引聯合利華、道達爾潤滑油、SK潤滑油等一系列項目陸續投資或達產,快速消費品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展訊、銳迪科等電子信息產業龍頭項目接連落戶,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規模日益擴大。隨著通用醫療、瑞普生物等項目的建成投產,生物醫藥產業正呈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如今,保稅區已從先前的國際貿易、國際物流、臨港加工為主的項目聚集,發展到民用航空、裝備制造、快速消費品等三大支柱產業,同時還吸引了電子信息以及生物醫藥和健康兩大主導產業快速發展。
抓住自貿優勢釋放政策紅利
2015年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三大片區之一的機場片區位于天津空港經濟區內,面積43.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端制造業和研發設計、航空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以金融創新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機場片區及同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內的天津港保稅區部分,均由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管理。借勢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利好,使保稅區再次擴大開放程度,加快開放步伐。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保稅區在多個領域探索創新,實現“五個第一”,“四個走在前列”,推出“三個率先”舉措。
其中,“五個第一”即出臺了天津自貿試驗區第一項金融創新政策“一中心、一基金、四專項”,自貿區內第一家汽車金融項目華泰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第一家資產管理子公司天津信托資產管理公司、第一家外資小貸項目搜 房網小貸公司落戶,全國 第一個全民營金融租賃項目華運金融租賃公司入駐。
“四個走在前列”即產融融合發展走在前列,推出《推動融資租賃服務高端制造業發展實施意見》;在境內外高技術、高附加值維修業務試點走在前列,利用航空維修產業“小時包修、標準件互換”創新措施,結合“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政策,實現企業維修周轉件清關時間由3天減至15分鐘,報關工作量減少50%;創新監管制度走在前列,海關三批29項、檢驗檢疫三批40項創新制度落地;在區內近500家金融機構的基礎上,推動保險產業聚集方面走在前列。
此外,還實現了“三個率先”,即率先在全國自貿區設立省級汽車平行進口專門服務機構,實現進口車檢測線同步審批;率先建成跨境電商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率先著手制定《天津自貿區機場片區三年發展規劃(2015—2018)》。
明確招商思路創新“招法”
“向著‘一年沖刺、兩年大變、三年倍增’的目標邁進。”2016年招商工作會上,保稅區提出從今年起針對大項目好項目招商的發展目標。一季度,保稅區舉行了今年首批大項目集體簽約儀式,62個項目簽約,涉及注冊資金125億元,投資總額280億元。4月,京東集團與保稅區舉行跨境電商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中國最 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的跨境電商業務板塊落戶保稅區。
招商引資碩果累累從側面印證著,在這個經濟下行的時代,保稅區正在以堅韌的毅力“逆勢而上”。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一季度,保稅區共有361個新項目落地,新開發各類項目線索364個,預計GDP完成373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限額以上商品銷售總額等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保稅區管委會主任楊兵認為,大項目紛至沓來,招商工作功不可沒;招商工作成效顯著,干部隊伍是決定力量。在新形勢、新挑戰面前,保稅區提出“認真研究產業、具備國際視野、樹立拼搏精神”的招商工作要求。多年來,保稅區干部隊伍深入研究國內外形勢和產業發展方向,刻苦鉆研“五大”機遇中的可用政策。按照企業需求量體裁衣,拋出專業定制式的招商方案,以招商供給側的改革創新,提高招商工作的精準度。同時,把招商目標鎖定在世界500強,以及行業內全球領軍企業,從金字塔尖開始開發和儲備項目線索。經過多年的歷練和培養,創新、拼搏、團結、謙恭的區域精神已深深植入保稅區干部隊伍的心里。
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工委、管委會及時兌現相關支持政策,緩解企業燃眉之急;企業不了解最 新出臺的優惠政策,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將政策“送上門”;企業出現人力缺口,工委、管委會立即組織專場招聘……無論是在談項目、在建項目還是生產運營的項目,都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對保稅區工委、管委會的服務工作給予肯定,對保稅區的辦事效率、反應速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豎起大拇指。
“企業興、區域興,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一樣都是生命線。”保稅區工委書記尤天成介紹。2016年,保稅區提出把企業服務作為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并明確“項目是源頭,企業是上帝,服務是根本,責任是生命”的信條。
鏈接:
天津港保稅區大事記
1989年5月22日,全國 第一個商業性保稅倉庫有限公司(CBW)投入運營,揭開了創建中國保稅區的序幕。
1991年5月12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天津港保稅區。
1992年4月24日,天津港保稅區通過海關總署驗收,成為全國最早運作的保稅區。
1995年7月22日,全國保稅區內唯 一的鐵路建成通車,實現了海鐵聯運。
1996年3月1日,保稅區海關對港口和保稅區貨物運輸實行直提直放。
2000年10月,天津市政府和國家民航總局批準設立天津空港國際物流區,天津港保稅區邁出區域拓展第一步。
2003年7月8日,天津港保稅區1平方公里土地置換到天津空港經濟區,全國 第一個空港保稅區設立。
2004年8月16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天津保稅物流園區。
2005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與保稅區管委會共建工業生物技術研發基地。
2006年6月8日,國務院同意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項目落戶天津空港經濟區。2007年5月15日項目開工建設,2008年9月28日投產。
2008年3月10日,國務院批準在空港經濟區設立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
2009年2月26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和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共同組建的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