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工業東移,天津面臨如何讓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找到新路徑的問題。從2010年開始,天津在主城區重點發展樓宇經濟,探索出主城區在城市產業發展格局調整之后再次全面提升的新路子——
天津通過發展樓宇經濟實現中心城區的全面提升。在海河河畔,造型獨特、高聳入云的津塔成為當地標志性建筑之一。津塔及其周邊建筑成為天津發展樓宇經濟的重要區域。張 磊攝
天津濱海新區于家堡中心商務區總是充滿了生機。這里除了穩步發展樓宇經濟外,其他商業也十分具有吸引力。每逢節假日,來此觀光休閑的人更是絡繹不絕。王 濤攝
中心城區尋求發展新路徑
天津是我國著 名的老工業基地,擁有飛鴿自行車、海鷗手表等大眾耳熟能詳的一批工業企業,眾多的軋鋼廠、紡織廠更是在天津市乃至中國的工業發展史上有過傲人的成績和突出的貢獻。
天津中心城區是由和平、河西、河北、南開、紅橋和河東等6區構成。過去,老工業企業大都集中在中心城區。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天津市實施工業東移戰略,絕大部分工業企業從中心城區陸續遷出,對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2010年,天津再次經歷城市發展格局的大調整。隨著濱海新區的崛起,天津市確定了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各區縣加快發展的戰略。
工業東移,倒逼著騰空的中心城區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天津城市發展戰略提出“中心城區全面提升”,但中心城區的未來在哪里?靠什么實現提升?這曾經是出給天津的一道考題。
發展樓宇經濟,這是天津經過廣泛調查研究給出的答案。天津市委代書記、市長黃興國說:“發展樓宇經濟對于壯大中心城區經濟實力、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樓宇經濟是一種隱藏在商務樓中的新經濟形態,它以商務樓為載體,通過開發、出租、售賣等多種形式引進企業,從而產生稅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樓宇經濟占地少、無污染、效益好,能夠很快聚集一大批業態先進的企業和機構,形成“立起來的開發區”。樓宇經濟非常適合大城市中心城區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座城市經濟和發展水平的標尺。
天津市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王云齊介紹,天津中心城區發展樓宇經濟具有很好的基礎條件。濱海新區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之后,龍頭帶動作用明顯,成為國內外商家投資的熱土,很多跨國公司、央企和優秀民企大量涌入天津投資置業謀求發展,都需要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這在客觀上為樓宇經濟特別是為中心城區發展樓宇經濟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
多措并舉力促樓宇經濟發展
孫寶元最近新印了名片,他還特意將二維碼印在了名片后面。掃描名片背后的二維碼,就可以進入河西商務樓宇平臺的APP,無論是租用還是購買寫字樓,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所需的租售信息,能夠方便希望在河西區落戶的企業更快找到合適的寫字樓。同時,想要知道政府對樓宇的支持政策以及辦理營業執照等一系列服務,也可以通過這個手機客戶端實現。
孫寶元告訴記者,打造信息平臺,做好河西商務樓宇客戶端,是河西區推進樓宇經濟快速發展的一項舉措。記者在天津采訪時發現,天津的樓宇經濟在近幾年取得的迅猛發展,首先得益于政府出臺了很多給力的政策措施。
“明確在中心城區發展樓宇經濟的思路之后,天津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能夠在3年內實現稅收過億元的樓宇進行重點打造。”王云齊介紹說,為此,天津曾在2011年設立了“億元樓宇專項資金”,對“億元樓宇”項目進行扶持。到2015年底,前4批214個億元樓宇項目累計創稅361.8億元。
財政資金的支持對于樓宇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王云齊介紹,納入全市重點支持的中心城區商務樓宇,以2010年單項樓宇納稅額度為標準進行分級,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支持其改造升級。例如,年納稅額在2000萬元以下的,給予1000萬元資金補貼。補貼資金由市、區財政各承擔50%,主要用于商務樓宇的招商引資、設施配套、租金補貼以及服務平臺建設等。
王云齊進一步介紹說,為吸引高端企業,天津市實行引入高端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凡成功引入外國、外省和臺港澳地區的結算中心、研發營銷中心以及高端業態企業和機構的,都有稅收獎勵。獎勵資金用于為入駐企業提供戶籍、子女上學、住房保障等服務。
此外,為了給樓宇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天津市還積極協調解決涉及行政審批、招商引資、金融服務、工商注冊等困難和問題。
促進中心城區經濟結構優化
和煦的暖風在海河沿岸吹拂,岸邊不遠處的意式風情街上,云集著小洋樓、西餐廳、售賣花車、當鋪等等,游客們在此盡情享受難得的閑暇時光。位于天津市河北區的意式風情區,不僅是天津一張靚麗的旅游名片,也成了河北區發展樓宇經濟的重要陣地。
意式風情區擁有眾多意式建筑。河北區將這一區域一分為二,一半打造成意式風情街發展餐飲和旅游業,一半則是意式風情區中央商務區。天津市河北區樓宇經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溫寶印介紹,他們選擇在這里發展樓宇經濟是希望“在有歷史的地方,聚集高品質的企業”。渤海商品交易所、華電重工公司、華潤醫藥集團等企業紛紛落戶,意式中央商務區2015年實現稅收突破10億元。
離意式中央商務區不遠的頤和國際珠寶大廈,過去曾經是國稅部門和地稅部門的工作場所,這兩個部門遷出以后,這座大廈也開始發展樓宇經濟。入駐大廈的頤和黃金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彥豪告訴記者,他們公司除了在大廈做黃金珠寶零售外,還希望利用新的空間在此打造黃金珠寶全產業鏈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溫寶印說,新樓宇的打造和新企業的進駐,豐富了河北區的產業構成,增加了新的稅收增長點。
不僅是河北區,很多中心城區都在發展樓宇經濟中嘗到了“甜頭”。河西區是天津市較早發展樓宇經濟的一個區。經過多年發展,河西區形成了小白樓商務中心區、友誼路金融服務聚集區、陳塘科技商務區以及新八大里商務商業區“一中心三區域”的樓宇經濟發展空間布局。
樓宇經濟對一方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天津市河西區樓宇經濟管理辦公室主任孫寶元介紹,河西區樓宇經濟對區財政的貢獻率日益提升,特別是近幾年,樓宇經濟對區財政的貢獻率從2013年的50%增長到2015年的60%。
“樓宇經濟發展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孫寶元說,最近河西區出臺了《樓宇經濟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增商務樓宇面積,完善樓宇周邊環境和配套設施以及提升改造老舊樓宇等措施,力爭到2018年,實現河西區樓宇經濟稅收達260億元。
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天津正在運營的商務樓宇達778個,全市樓宇經濟實現稅收622.4億元,有171個稅收超億元的樓宇,入駐樓宇企業總數達6.46萬家,從業人員51.9萬人。
天津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局副局長王云齊介紹,通過發展樓宇經濟,天津市匯聚了大量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和信息流,樓宇企業覆蓋了金融、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結算中心、房地產、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了高端產業聚集效應,有力地推動了天津現代服務業發展。
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服務業稅收1039億元,服務業首 次超過第二產業,樓宇經濟稅收貢獻率達50%以上,為優化天津產業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打造“管家+專家”金字招牌
有人打趣地說,對于房地產而言,衡量其價格和價值有三個重要的因素,“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一座地理位置優越,硬件設施良好,周邊配套設施完備的商業辦公樓,自然容易引來優質企業入駐。而隨著樓宇經濟發展的深入,入駐企業更加看重所入駐的樓宇能夠為其提供怎樣的服務。
每天早晨上班高峰時段,位于天津市和平區南馬路上的和平創新大廈內總是一派繁忙景象,在半小時內要將分屬不同企業的8000名員工通過電梯送往不同樓層。通常對于一座樓宇而言,95%的入駐率已經接近飽和狀態,而這座地理位置和樓宇容量在天津都不算最 好的寫字樓,目前的入駐率已高達97%。和平創新大廈靠的是什么?
一個合格的樓宇管理團隊,首先應該是優秀的管家,事無巨細,給入駐企業盡可能地提供良好的服務。天津和平創新大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鴻義說,和平創新大廈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之后也曾經遇到瓶頸,停車位不夠用,企業員工就餐環境需要改善,計算機網絡需要提升等。為給入駐企業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平創新大廈建設了擁有上千個停車位的停車場,能夠容納5000人同時就餐的樓內餐飲區和大型公共計算機機房。此外,還專門設置了公共會議室,供樓內企業租用。樓內硬件的提升讓企業員工的工作環境大大改善。
在王鴻義看來,當好管家還遠遠不夠,作為一座大廈的管理者,還必須是精通各項與企業相關政策和給企業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的“專家”。
人瑞集團入駐和平創新大廈已有4年多。“這里除了辦公環境讓人舒心,還能幫助企業和政府部門進行溝通,讓我們辦事更加順暢”。企業負責人張阿鵬說。
“我們很看重的一項服務是幫助企業把市區兩級的扶持政策用好、用足。”王鴻義說,“很多企業并不了解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政策,為此,我們大廈管理團隊首先把這些政策吃透,再深入企業宣講,搞培訓,有時候還把政府部門負責人請來,集中給企業宣講政策。因為對程序的熟知,我們還幫助企業‘跑手續’,在節省他們人力和時間的同時,也幫他們把各類補貼政策用到位”。
和平創新大廈現在還是天津市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中小企業示范服務平臺。在對政府政策以及各種信息和渠道了如指掌的前提下,和平創新大廈給予70%的進駐企業有效的政策扶持。
王鴻義認為,他們提供的“管家+專家”式全方位服務,是獲得眾多企業青睞的制勝法寶。去年底,和平創新大廈稅收達到13.6億元。王鴻義透露,今年,他們準備將大廈原有的商業部分進行改造,騰出的空間將籌建人力資源產業園,重點發展人力資源產業,打造從招聘到管理、到信息發布的人力資源全產業鏈,向年納稅額20億元的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