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灌云縣臨港產業區總投資32億元的連云港臨海新材料一期項目建設現場,只見車輛穿梭、鐵臂揮舞、焊光閃爍,隨處可見“大干快上、只爭朝夕”的建設景象。而在相隔不遠的灌云天驕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三元車間里,幾條先進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正在運行,配料、結晶、處理……一批批成品包裝后,裝貨、運輸、碼放,叉車司機忙碌不停。
在灌云縣臨港產業區,無論是如火如荼的在建項目工地,還是熱火朝天的投產項目車間,轉型升級的印記隨處可見。臨海新材料項目一期工程投資10億元,設計年產80萬噸陽極新材料,預計今年12月份建設完工并投產,該項目再次刷新“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達效”的臨港速度。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稅收3億元,新增物流量200萬噸,就業崗位1000個。
今年6月份,投資10億元的連云港和風風電場項目東區已并網發電,西區正在抓緊施工和安裝設備,計劃今年9月底全部并網發電。該區新材料產業園內投資5億元的俊達環保科技、5億元的沙英喜食品添加劑、1.2億元的克羅姆礦業,投資10億元的美琪環保等大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之中。利民集團今年投資建設的年產200萬噸高強瓦楞原紙項目,總投資30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約6億元,新增海河聯運物流量420萬噸。
近年來,灌云臨港抓住“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全面擴大雙向開放,縱深推進沿海開發,燕尾港順利實現口岸臨時開放和外貿直達。園區結合環保整治,對園區現有產業進行“整理、優化、升級”,確立園區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打造產業鏈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上半年,園區完成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個,其中有50億元的豐林木業、40億元的金風風電及裝備、15億元的生態文化濕地建設、10億元的凱信碳材、鑫風風電項目。近期有望開工的有一批過10億元、過5億元、過1億元的新興項目。園區目前在談項目33個,其中160億元中科建LNG項目已經多次考察論證、1.6億美元的妥爾油項目、15億元蘇州辰龍汽車拆解及零部件再加工等項目進展較快。
與此同時,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通過培育企業推動科技創新,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提供科技專項扶持資金和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支持企業工藝技術改造、產品研發,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扶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和重點產業鏈、重大專利及新產品產業開發,推進企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轉型升級。目前,該區擁有16家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園區現有省級企業博士后實踐基地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6家、擁有實用型專利授權130多個。截至目前,園區“三百引才工程”企業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6名;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4名,申報“雙創計劃”2名和省“科技副總”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