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發起探訪四川中醫藥產業發展活動,走訪瀘州、宜賓、內江等多地,了解當地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情況,并推動促進“中醫藥+X”產業模式的發展。
據介紹,當前中醫藥發展融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健康四川”建設,不但初步建立“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而且形成了中醫藥的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以及對外交流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立足行業特色,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形成“中醫藥+X”發展模式,是近來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新舉措。
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旅游進行得如火如荼,一批具有豐富中醫藥資源的城市的健康旅游呈現跑步前進的發展態勢。2017年3月,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與四川省旅發委簽署《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制定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基地、項目評審標準,“康養+旅游”已成為很多城市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抓手。
目前,四川已在成都等14個市(州)建設了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精品示范點,推薦申報國家中醫藥健康示范區4家,示范基地14家,示范項目29家。其中,都江堰市被國家旅游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據了解,各城市依托自身的中醫藥資源,因城施策,實行中醫藥產業化發展。其中,瀘州依托豐富的趕黃草、黃梔子、金釵石斛等當地中藥材資源,正在打造川滇黔渝結合部醫藥產業投資首選地和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內江利用具有觀賞、食用價值的金銀花、鐵皮石斛、荷花等中藥材種植基地,打造建設集旅游、休閑、康養、科普于一體“中藥材觀光園”,開展中醫藥科普、中藥材采摘等旅游體驗活動;在宜賓長寧縣,當地結合“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依托現有旅游資源,發展集“花下養殖、產品加工、觀賞旅游、銷售服務、康體養生”一體的全方位、多元化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鏈條。
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省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藥材生產、研究開發、中藥制藥、配套服務等體系進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四川中醫藥已主導構建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8個首批川產道地藥材的綜合開發和示范縣建設,推進31個藥材規范化種植科技示范區建設。川芎、川烏、川明參、川牛膝等16個品種、24個基地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
此外,四川建設了4個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示范區和6個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試點,還簽訂落地了眾多合作項目,鉚足了發展后勁。據悉,在11月份召開的四川省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推進大會上,四川健康產業資源成功招商引資,簽約項目37項,簽約金額605.9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