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替代可以為用戶節省大量成本,維護、售后比國外產品方便;另外,也是對中國制造在控制閥領域實現良性發展的必要保證。”全國人大代表、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玉山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于加強我國裝備制造業市場化應用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建議》。他希望國家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去實體企業的“杠桿”,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引導良性競爭,采取立法、制定規劃等方式加快推動高端裝備的市場化推廣步伐。
吳忠儀表是成立于1959年的老三線企業,經過60年的創新發展,作為該行業的龍頭企業,被列入《中國制造2025》規劃,與美國、德國同類產品展開市場競爭,保持著國際先進水平。
馬玉山介紹,吳忠儀表每年科技投入約8000萬元,其中,僅研發投入就達5000多萬元,在煤化工關鍵控制閥的進口替代、深海石油鉆探控制閥、西氣東輸主管線控制閥等多類產品上實現了突破。他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這對欠發達地區通過創新驅動形成競爭優勢的吳忠儀表,是極大的鼓舞和激勵。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我們得益于寧夏好的創新環境。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把創新驅動作為三大發展戰略之首,出臺了創新發展的30條具體建議和一系列扶持人才的政策措施。可以說,寧夏營造了歷史上最好的創新環境。”
馬玉山說,吳忠儀表的自主創新能力來自于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實踐,剛性本土人才和柔性引進國內外人才構成了穩定的人才金字塔。同時,以工業2.0為導向,以《中國制造2025》規劃為目標,吳忠儀表正在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