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筆者在貴州省從江縣農業局獲悉,當地沿襲千年的傳統生態農業——稻魚鴨將迎來蓬勃發展,今年該縣將創建5萬畝稻魚鴨生態產業示范園。目前,稻魚鴨生態產業已被納入該縣“四大”特色優勢產業,稻魚鴨生態產業示范園也被納入省級農業產業園。
“種植一季稻、放養一批魚、飼養一批鴨”是從江縣苗侗民族世代沿襲的傳統生態農業生產方式,在從江縣已經有上千年歷史,對現代農業具有重要啟示。
2011年,該縣稻魚鴨系統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2013年成功入選中國第一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近年來,從江縣發揮稻魚鴨系統品牌效應,大力實施稻魚鴨生態產業,促進稻魚鴨系統的傳承、保護和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今年,聯合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評估專家組將對該縣稻魚鴨復合系統近3年的保護與發展進行評估,評估內容為政府管理、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和社會影響五個方面。
為進一步保存良好的傳統生態農業生產方式,發揮稻魚鴨系統生態農業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今年該縣將稻魚鴨生態產業納入“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并通過申報稻魚鴨生態產業示范園成功進入了省級農業產業園和全州6個100萬畝綠色生態現代生態農業工程。
該縣以高增、加榜、剛邊、往洞、斗里、丙妹、谷坪、貫洞等8個鄉鎮為主,輻射帶動全縣21個鄉鎮,發展稻魚鴨生態種養。以種稻為主體,種養結合,穩糧增效,提升水稻的品質,建立多種形式的“稻魚鴨共生、稻魚(蝦)藕連作”等標準化的不同養殖模式,輻射帶動全縣建設稻田綜合種養基地,實施稻田增收計劃。今年,全縣稻魚鴨生態種養面積將達5萬畝,漁業增加值和水產品產量以年均10%速度遞增。到2020年,實施標準化稻魚鴨生態種植面積12萬畝,建立優良育種繁育基地3個;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0%,水產品總量達到6000噸;稻田綜合種養每畝實現產值5000元以上。
通過標準化稻魚鴨示范基地建設,該縣進一步完善生產模式和配套技術,培育一批集專業化種養、品牌化經營、綜合效益凸現的新型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穩定糧食生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增加收入和促進產業全面發展。
目前,剛邊鄉平正村稻魚鴨系統魚苗繁殖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落實了優質稻訂單3000畝,鴨苗、魚苗、稻田改造及相關配套設施等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