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疆烏魯木齊乘飛機回到大理后,云南賓川縣的葡萄種植戶張明洪所想的第一件事,并非像同去新疆摘葡萄的其它人想的那樣,算一算這趟去烏魯木齊又賺了多少錢,而是去昆明的政法干校繼續“充電”,用張明洪自已的話講“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農村合作社要發展,就得不斷學習。”
作為賓川縣第一個種植“美國紅提”的人,張明洪不但無償的將葡萄種植技巧和樹種傳授給其他群眾,還把從互聯網獲得的相關信息如紐崔綠腐植酸等告訴農民合作社的其他社員。去冬今春的幾場霜凍,讓賓川縣的很多葡萄種植戶遭受了較大的損失,而使用紐崔綠腐植酸的果農相對損失較小。
和很多從農村出來的農民企業家不同,張明洪很少不良陋習,依靠不斷的“充電”,他與互聯網結下了很深的“緣”。第一次是賓川縣大面積種植“美國紅提”、“黑提“、“克侖森”后,很多種植戶都不免擔心,以后葡萄種出來賣給誰?價格會不會受影響?為此,張明洪或通過互聯網查找出路,多次去北京、上海、廣東尋找答案,最終得出結論,由于賓川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賓川所產出的葡萄剛好是國際、國內的水果、葡萄空檔期,這不僅使賓川的葡萄銷路不致出問題,價格也不會受影響。
賓川縣興宏達農民合作社社員種植的葡萄由張明洪收購后轉運到廣州、深圳、南寧、武漢、北京、上海等地后進入超市幾天功夫便從40元一箱賣到120元一箱,原來云南人從越南進口“美國紅提”,如今變成賓川產“美國紅提”從南寧、香港換包裝后賣到越南、美國。
說到走出去,張明洪談的最多的是去新疆的烏魯木齊收購葡萄和去江西收購臍橙。從三年前通過網絡獲知新疆的葡萄產量大、質地好、又恰好是賓川的葡萄收完后,張明洪就動起了專門組織賓川興宏達農民合作社社員到新疆收采葡萄賣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腦筋,這幾年下來,每逢中秋節后,他都要與新疆方面簽訂收購協議,然后組織50名左右的賓川葡萄采摘能手,乘著飛機去采收葡萄。
通過互聯網的幫助,張明洪和興宏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意也越做越順手,不但做成烏魯木齊的葡萄,還做成江西的臍橙、昆明安寧的葡萄等收購,這也就是張明洪愛經常“充電”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