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福建省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以下簡稱“晉華項目”)即將開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落戶晉江,福建省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動工建設……
晉江,福建省傳統制造業中心,紡織服裝、鞋服、陶瓷、食品等十多個傳統制造業,享譽全國,影響世界。如今,隨著新興產業的集成電路大項目在晉江的落戶,一個千億級產業呼之欲出,晉江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翼齊飛”格局隨之到來。
龍頭項目落戶,晉江集成電路產業有了“領頭羊”
2014年,國家出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要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我省加緊布局。新出爐的福建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福州、廈門、泉州、莆田等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形成沿海集成電路產業帶。
今年2月19日,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正式落地泉州晉江,這一大手筆項目,目標直指芯片國產化。
7月16日,晉華項目將正式開工,包括國家相關部委、國家大基金、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的近百位海內外資深專家、業界重量級嘉賓及200余家產業鏈企業代表將出席開工儀式。
作為國家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重大戰略部署,晉華項目已納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成為國家首批重點支持的DRAM存儲器生產項目,并獲得國家第一筆專項建設扶持基金30億元,項目建成后將為我國打破主流存儲器領域空白、實現產業和經濟跨越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據了解,晉華項目由省電子信息集團和泉州、晉江兩級共同投建,位于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科學園),總規劃面積594畝,一期投資37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晶圓制造、產業鏈配套等,預計2018年9月形成月產6萬片內存晶圓的生產規模。
該項目將通過技術合作開發的方式,吸引招募國際存儲器(DRAM)研發及營運管理人才,引入高端技術人才團隊和獨立開發技術,并通過自主研發,打造國內首家具有自主技術及世界級制造工藝的存儲器(DARM)企業,逐步實現核心技術的國產化。
以晉華項目為基礎,晉江將全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努力成為全球重要的內存產業生產基地、海西及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和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示范中心。
國家大基金支持,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搭平臺”
近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手機、個人電腦、電視機等大宗電子產品的產量占全球總產量超過一半,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對集成電路產品需求很高,2015年,全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達11,024億元,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比重超過5成。但一個尷尬的現實是,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長期依賴進口,進出口逆差1613.9億美元。國產自給率僅3成,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已超越石油成為最大進口產品。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必須以快馬加鞭之勢快速追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自2011年以來快速增長,產值自2011年的1591億元增長 至2015年的3610億元,十二五期間平均增速達18.9%,增速領跑全球主要國家。隨著“十三五”的到來,國家層面提出要繼續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并在國內多個省市加快布局。
6月25日,福建省安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揭牌。這是繼福建省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后,晉江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再獲國家重大支持。
福建省安芯產業投資基金由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三級政府聯合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共同設立,目標規模500億元,首期出資規模75.1億元人民幣。基金將充分發揮資金引導作用和杠桿效應,主要投向III-V族化合物集成電路產業群以及其他集成電路產業鏈為主的半導體領域,推動境內外集成電路項目并購、技術研發和新建、擴建生產線等,重點支持泉州晉江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和半導體等高尖端技術產業,共同打造涵蓋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和應用等全鏈條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業界簡稱“大基金”)于2014年9月設立,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系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的航母巨艦。基金投資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布局和社會資本取向的方向標。
近年來,在扶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同時,晉江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并瞄準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加快集聚戰略性產業項目,推動經濟結構調新調優。據了解,晉江已將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作為轉型升級、創新突圍的突破口,舉全市之力扶持推動,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搶占制高點。
在平臺建設上,規劃1.7萬畝土地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 分為科學園和產業園兩個園區,科學園選址于晉江市中心,處于福廈漳泉城市聯盟通道中間節點,將以集成電路主產業鏈為核心,重點引進集成電路制造、封裝測試、設計等龍頭企業項目,打造成為集產業、研發、科創、商貿、居住為一體的產居科技新城。
而產業園選址于晉江東石鎮,與金門島隔海相望,鎮區跨海大橋直通廈門,功能布局結構為“一核四組團”即中部滯洪景觀核、集成電路制造產業園區、城鎮核心區、白沙度假島、中片工業區,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封裝設備、檢測設備等裝備類產業,半導體級硅晶圓、光刻膠等相關材料產業,以及智能穿戴產品等終端應用產業。
政策、區位、人才齊備,多因素吸引企業“落地生根”
為適應集成電路高端產業發展的需求,圍繞產業規劃、人才引進、高端配套及科技平臺建設,福建省、晉江市正舉全省、全市之力加快完善提升產業基礎。晉江還同步出臺《晉江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在人才引進、技術研發等方面制定出臺專項政策,系統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國際學校、高端醫療等多個系列配套項目。
發展集成電路這一新興產業,晉江市有著自己明顯的優勢——
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晉江位于“海絲”先行區的前沿區域,更位于海西經濟圈核心地帶,與臺灣一衣帶水,同宗同源,是晉江承接利用海峽對岸高度發達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條,加速追趕、彎道超車的天然優勢。航空方面,晉江國際機場是國家一類航空口岸,航線遍布港澳臺、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韓國、日本和國內各大中城市。鐵路方面,福廈鐵路(動車)穿境而過,已開通向莆、廈深專線,可直達北京、上海、深圳、南昌等主要城市。福廈高鐵客運專線(晉江站)即將啟動建設。高速方面,沈海高速、泉三高速縱橫過境,環城高速建成通車,廈漳泉城市聯盟高速啟動建設,可快速直達國內各大中城市。市域交通方面,已構建“152030”快速交通圈,即晉江范圍內任何地方15分鐘上高速,市區到各鎮只需20分鐘,市域范圍任何兩個地方車程不超過30分鐘。物流保稅方面,建有泉州綜合保稅區、晉江國際陸地港、圍頭保稅物流園等3個兼具保稅物流功能的專業園區,以及晉江現代物流園、機場航空物流園等2個現代物流集聚區,可實現海港、空港、陸港無縫對接。
重視人才,實施優待政策。晉江圍繞實施高層次人才“海峽計劃”、“博士聚集計劃”,積極構建“1+N”人才政策體系,出臺涵蓋優秀人才,優秀創業團隊項目、金融人才、教育人才、人力資源服務業等專項扶持政策。此外,優秀人才還可享受子女就學、戶口落戶、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10項優待,目前,晉江正在制定針對集成電路人才的專項扶持政策。外,優秀人才可享受每月1萬元的工作津貼或每年一次性1萬元的交通補貼,最高80萬元購房補貼或申請面積不少于12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最高4萬元學術活動資助。引進創業團隊可獲得創業啟動資金、辦公場所保障、成果轉化資金、政府風險投資、貸款貼息等累計最高1900萬元的項目扶持資金。
科創體系,形成產業支撐。晉江已引進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裝備制造所、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等國字號科研機構以及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等院校。其中,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設置了微電子院系;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將聯合在晉江設立微電子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擬落戶晉江三創園,并在微電子技術領域與相關企業開展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合作。
除了科研機構不斷增加,公共服務平臺也日益完善。目前,晉江已成立中國(泉州)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晉江分中心;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中國集成電路知識產權聯盟擬落戶晉江成立分部,搭建國字號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提供知識產權預警和評估,建立集成電路自主知識產權儲備庫,提供集成電路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
配套完善,城市宜居。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晉江榮膺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愛心城市、“投資環境十佳城市”,是一座宜居宜商宜業的“環灣新城”。目前,晉江城市規劃實現全覆蓋,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0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5%,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3.85%,綠地率達39.76%。
近年來,晉江不斷完善高端醫療、教育、居住小區等配套要素,營造國際化高端配套環境。與浙江樹蘭醫療集團簽訂正式合作協議,引進高端醫療管理、技術團隊改造提升公共醫療體系,計劃于2年內達到JCI(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標準。采取“以購買為主”的方式建設國際高端社區,包括“國際社區”(用于保障工程師級別人才)和“超高端人才社區”(用于保障高端管理人才和外籍人士)兩種類型,計劃于2017年底之前達到“國際社區”可入住目標、2018年底之前達到“超高端人才社區”可入住目標。對接建設拔萃雙語學校、大明國際雙語學校、童心國際幼兒園、楓美學校等高端教育資源。
隨著資金、人才、技術的快速集聚,晉江將打造形成“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圈、企業生態圈,有望奏響“中國內存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