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清縣在省委省政府、省科技廳的關心指導下,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重要精神,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科技“八倍增”,大力深化“政產學研金介用”的“新德清模式”,突出創新資源集聚,建設技術成果交易市場,積極探索建設省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全力在創新驅動發展中貢獻科技核心力量。
一、圍繞建設科技大市場,推動創新資源市場化配置先行先試
1、建立政策引導倒逼機制,探索創新資源市場化配置。圍繞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將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疊加科技及涉企部門的政策效應,發揮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出臺《加快轉型升級打造工業強縣若干意見》,明確將財政性獎勵給企業所有資金和高新技術企業當年享受的稅收額的“兩個50%”須用于技術研發、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激勵倒逼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再投入,促進轉型發展。同時,建立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土地、能耗及水、電、排污、信貸等資源要素,對企業實施差別化配置,并推出環保重點監管、差別電價水價、加收排污費、取消土地使用稅收優惠政策等“組合拳”,倒逼占地多、能耗高、排污高、產能低的企業主動尋找科技成果,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轉型升級。2013年,全縣研究與試驗發展(R&D)占比為2.49%,比上年提高0.38個百分點。
2、實施“企業創新服務券”,轉變科技管理方式。為進一步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圍繞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努力探索科技管理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放大政府性扶持的績效,實施“企業創新服務券”制度,使政府對企業的扶持培育從原來的對企業項目單一支持轉變為通過購買、委托服務等形式的“一對多”扶持。整合發改委、經信委等多部門涉及的企業創新扶持政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推出六大類企業科技創新服務券,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券支持企業購買引進科技成果,并實施產業化,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專利服務券對企業申請專利提供免費代理服務,鼓勵企業積極創造、申請、運用、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投入券發揮政府性獎勵資金的導向作用,鼓勵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再投入。主體培育券用于培育各級各類科技企業,加強企業研發能力建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委托服務券主要由政府委托入駐技術市場的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科技金融券主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創新產品對試創期、初創期、成長期、上市輔導期科技企業實現金融全鏈條扶持。
3、探索成果轉化的路徑機制,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德清作為省科技廳批復的全省唯一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立足先行先試。選擇生物醫藥產業,圍繞成果發現、加工、交易、實施四大關鍵環節,探索成果轉化機制,打通成果轉化的路徑。圍繞科技成果發現,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大企業大集團及上海技交所等建立合作關系,圍繞德清的三大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培育,主動征集遴選一批最新科技成果,建立可供交易的產業成果池,同時摸清企業的轉型需求,增強成果發現的內動力和對接效率;引進一批帶動性大、支撐力強、具有標志性的科技大項目,增強成果帶土移植成活率。目前,已成功引進科技成果招商項目45項。圍繞科技成果加工,成果加工是成果轉化路徑中最關鍵、風險最大的環節。圍繞市場需求導向,如何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專利成果甚至是基礎性的發現通過建立模型、研制設備、小試、中試、技術評價、價值評估、市場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法律、資本分析,把科研成果轉化試制為新產品、新設施,這一環節風險大,是企業和院校雙方不愿做,也做不了的環節。這需要政府的引導支持,通過市場化運作的科技中介服務來完成。目前,德清已建立了專利運營中心、科技成果評估中心和中試基地等市場化運作的科技服務機構,將國內外生物醫藥的專利成果進行加工、分析、測試、再研發,制定成果轉化的商業計劃書,繪制貼近市場的新產品路線圖。圍繞科技成果交易,由于技術成果是一種特殊商品,對經過再加工后,可供交易的有效科研產品成果,推介營銷、洽談、交易是實現其價值的關鍵環節。一方面,通過建立科技大市場,搭建線上線下的成果交易平臺;另一方面,培育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懂技術、懂金融,且具有較強溝通協調能力的技術經紀人隊伍,連接成果供需雙方,通過個性化的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對接。同時開發網上交易工具,開展拍賣活動,提高成果對接、洽談、交易的有效性,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移。圍繞科技成果實施,充分發揮鄉鎮、高新區、科技新城、工業園區等平臺主陣地作用,規劃建設產業化基地。目前,已規劃X平方公里的地理信息及1平方公里的生物醫藥成果產業基地。同時,探索建立前端中試苗圃,末端產業基地,大力發展“中試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基地”的孵化培育模式。2013年有81項科技成果實施產業化;今年新增科技合作項目28項,合同金額達到3970萬元。
二、圍繞健全技術市場功能,探索建設省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
1、集聚創新資源,開展全方位服務。由于德清縣域沒有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資源相對匱乏,難以滿足企業轉型發展的需求,為此,通過建立技術市場,加強與高校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的合作共建,將技術、專家、人才、信息、咨詢、評估、檢驗檢測、法律、金融等服務延伸到技術市場,為縣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目前,已與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科院計算所等6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成果轉化中心;與上海技術交易所共建了德清創新驛站;國家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委會在德清設立了工作站;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合作開發中心、知識產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的信息平臺服務也延伸到德清技術市場,建立了德清科技咨詢服務中心、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德清服務站、科學文獻共建共享平臺德清服務站,實現成果、專家、文獻、專利等資源共享。已收集和發布成果專利信息26199條、專家信息55665條、高校院所信息33999條、技術需求868條。同時,網上可供交易的專利成果池和企業的難題需求池實時進行對接,推介成果匹配專家。還引入科技代理、知識產權服務、技術登記咨詢評估服務、科技金融及投融資服務,以及專家人才等中介機構10多家進入技術市場,努力打造全方位的服務鏈。
2、構建交易平臺,實施常態化對接。按照“服務模式創新,資源廣泛集聚,技術交易活躍”的要求,構筑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務、交流“五位一體”的網上技術交易平臺。采取移動互聯網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開通“創新德清”手機微信、利用手機APP等自助式移動終端服務平臺,打造技術交易的高速通道、中心樞紐,形成輻射效應。建立線上成果展廳和線下成果超市,開展線下專題合作對接,舉辦在線洽談和成果拍賣等活動,實現線上線下對接洽談交易流程的連接。同時,通過線上的評估寶、交易通、支付寶等工具的開發,線下技術專業經紀人隊伍培育,實現技術需求線下排摸征集、成果專家線上遴選匹配;技術合作線下一對一對接洽談,成果交易線上一對多拍賣的線上線下互動的常態化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目前在積極推進供需雙方三種方式的成果對接:一是由需方提出技術難題,與供方的專家人才進行對接,經過洽談簽約,合作解決難題、開發成果實施產業化;二是需方提出明確的轉型方向,與供方現有成果進行匹配,由第三方對現有成果進行評估、推介、營銷,需方購買實施產業化;三是受技術供方委托,對供方現有科技成果進行評估、推介、營銷,形成供方以技術入股,引入股權投資機構占大股的新的聯合,由需方實施產業化。2013年,網上技術合同登記64項,合同成交金額4526萬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網上成交3700萬元。
3、建立專業隊伍,實現全過程傳導。網上技術市場的生命力在于整個組織服務體系中的末端企業用戶,建立前端有省級網上技術市場平臺,中端有各縣(區)特色產專業技術市場平臺,末端有承接技術、專家、成果產業化的企業的立體式科技市場格局。我們圍繞德清的產業轉型、成果轉化的實際,建立德清成果交易市場,圍繞用好前端的成果、專家等資源、建好末端企業用戶市場這兩個重點,搭建省網上技術市場(心臟)—縣、區技術市場(動脈)—縣域科技型企業(毛細血管)的組織體系。而要讓每條毛細血管通過全過程傳導輸送養份動起來的關鍵,要靠一支技術經紀人隊伍。我們將積極培育一批成果轉化專業型、職業化的人才隊伍,通過引入和培育技術經紀人,特別是建立技術經紀人的激勵機制,切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中間瓶頸,提升成果轉化的數量和質量。近期將按照省科技廳統一部署,組織開展技術經紀人專業培育,提升技術經紀能力水平。
4、政策扶持推進,建立市場化機制。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共同參與、共贏合作”的原則,我縣建立市場化運作的德清浙科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有限公司,承擔網上技術市場的運營和管理。網上技術市場的平臺建設、交易工具開發先期由政府投入,初期運行管理由政府購買服務及成交額績效獎勵來維持。同時,積極探索營運公司通過會員加盟、成交項目收益、技術咨詢服務、業務拓展等營利模式,最終實現真正的企業化運作。強化政策保障,除縣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外,還將專門出臺網上技術市場的政策意見,強化對網上技術市場交易、產業化項目實施和科技中介服務技術經紀人的專項政策激勵。
三、圍繞技術交易成果的實施,強化科技金融的“全鏈條”扶持。
無論是技術人員帶成果創業還是企業轉型承接成果轉化,都經歷成果中試、孵化、初創、成長等階段,各階段都有不同特點,但都有資金需求,為此,強化科技金融的成果產業化的全鏈條扶持是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支撐。
1、“無償資助+跟進貸款”扶持,為試創期企業提供“開辦費”。針對處于中試孵化,以及科研人員和創新團隊攜成果創業的試創期企業,由于尚未形成產品的銷售,風險較大,銀行及投融資機構都不愿給予融資貸款,我縣通過政府設立種子資金、人才資金等資金的無償資助,帶動銀行跟進貸款形式,解決試創期企業的“開辦費”難題。今年制訂修改《德清縣科技創業種子資金管理辦法》,將種子資金規模從原來每年500萬元調整到每年2000萬元,以無償小額資助方式,提供10—50萬元啟動資金;以微利周轉方式,委托銀行發放50—200萬元周轉資金,利率以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為基數下浮30%;以償還性使用方式,給予100-300萬元引導資金,由銀行按種子資金2—3倍的額度跟進貸款。
2、“科技資源+信用貸款”扶持,為初創期企業提供“發展基金”。針對創業時間不超過3年,年銷售收入不超過3000萬元的創新活力強的初創期企業,雖無土地廠房等實物資產,卻擁有專利、技術、新產品、科技項目等科技資源,通過與科技銀行合作,以科技資源為引導、抵押、保證,創新金融產品,設計多種信用貸款類產品,形成“科技資源+信用貸款”的扶持,為初創期企業解決“發展基金”。已推出“小微信用貸”、“專利質押貸”、“種子貸”、“項目貸”、“成果貸”等系列創新產品。通過共建風險池為小微企業提供300萬元以下信用貸款;利用科技項目補助資金的質押,給予項目資金2—5倍的配套信用貸款;利用專利等無形資產質押,給予專利質押貸;對實施成果轉化企業,根據購買技術成果的投入給予不超過2倍的配套貸款,有政府資金扶持的再給予2—5倍配套貸款,進一步放大了科技資源及政府性扶持資金的作用,更好地支持企業創新創業。
3、“財政引投+基金創投”扶持,為成長期企業提供“資本積累”。針對成長期企業要做大做強、加快發展中銀行貸款保障難的實際,積極發揮科技金融的協同作用,統籌財政資金安排,以政府性資金作為引導,吸引社會資金共同參與,解決成長期企業的“成長煩惱”。目前已出資1000萬元和2500萬元,設立規模各1億元創業投資基金,分別投向科技型企業和芯片產業園企業。同時,還設立1億的科技信貸引導基金和1000萬元的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通過公共財政資金引導,充分吸引創業風險資本來我縣開展風險投資,為成長期企業提供“資本積累”。目前,我縣已注冊落戶創投公司88家,對這些投資機構給予政策扶持。
4、“共培育、共扶持、互促進”,科技金融共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針對高效益、高產出的企業,加快培育企業積極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