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公主嶺市緊緊把握擴權強縣改革機遇,以“2+5”產業為發展格局,著力推進創新轉型發展。1至8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21.7%;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速20.6%,縣級第二;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速23.9%,縣級第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2.1%,全省第一。
在項目建設上,公主嶺利用“民企吉林行”這一平臺,創新專題招商模式,實現產業高端對接。創新項目管理,出臺《公主嶺市不良項目清理辦法》,對沒達到標準的項目采取嫁接、扶持、改造等辦法,一定期限內沒有達標的項目,實行“騰籠換鳥。截至8月末,全市在建項目230個,總投資303.2億元。年底前,至少還能開工55個項目。
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工業經濟煥發活力。公主嶺推動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淘汰傳統的翻砂鑄造等落后產能。對停產、虧損、開工不足、逾期未達產的70個企業和項目,一企一策落實扶持措施和退出機制。公主嶺安通林華翔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內外兼修。內,加強技術改造;外,攀高結貴、合資合作,“消化”外來技術實現國產化。公司與號稱“世界頂棚之王”的西班牙安通林集團合資合作,盤活了存量,產品技術水平擠進世界頂棚技術前沿。
創新有政策,轉型有動力。目前,該市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0戶,經開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工業園區被列為全省第五批產業公共研發中心。信通模具、恩威博模具、東晟電機等企業實施校企聯合,其中東元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與長春工大合作,組建了公主嶺市第一個工業技術研究所。
公主嶺的汽車空調電機、奧貝球鐵、寶馬汽車內飾件、精制麥芽粉、改性瀝青等50種重點工業新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新產品累計實現產值55.8億元,同比增長22%,新產品產值率為12.3%;吉林省名牌產品達12個、吉林省著名商標到24種,還有1件中國馳名商標。
公主嶺是“中國玉米之鄉”,如何變優勢資源為“黃金”?公主嶺主攻玉米全株產業鏈項目。主要是三條鏈:一是圍繞種子的研發、加工、銷售、物流,打造東北地區玉米種子硅谷;二是圍繞玉米的種植、加工、過腹轉化、加工轉化、生物轉化,延長玉米精深加工鏈條;三是圍繞玉米須、玉米芯、玉米秸稈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目前,他們已經引進了中農大康、大北農和西安航天種業等三個“國字號”玉米種業研發中心,中科院青島所玉米淀粉膠囊、中節能綠碳公司以秸稈畜禽糞便為原料的天然氣轉化等重大項目都在推進當中。最近,他們正與青島生物所洽談用淀粉提取食品藥品添加劑(ARA)項目。
加快發展電商等新興業態,培育消費新熱點。走進公主嶺電子商務產業園一樓,傳來一陣“咔咔”聲,工作人員正專注地忙著拍照,“模特”都是各類玉米產品,拍照是為了“上線”——上公主嶺的“中國玉米云商城”。據介紹,中國玉米云商城自今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線上交易額已達1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