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歡樂谷、東部華僑城等大型綜合性項目之后,沉寂了多年的華僑城如今又有新動態。
近日,華僑城集團與深圳市龍崗區政府、深圳市甘坑生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通過PPP模式三方合作開發“甘坑新鎮”,總投資額300億元,擬打造大型文化創意產業新城鎮。
據了解,甘坑新鎮這個項目是華僑城與龍崗區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未來雙方還將在龍崗推進深圳低碳城等城鎮化項目。
華僑城集團負責人在簽約儀式上表示,三至五年的時間,該項目將初步建成,實現年產值突破百億、向千億邁進的領軍型文化產業聚集的新城鎮。
300億甘坑客家小鎮
資料顯示,甘坑小鎮是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甘坑社區的一個客家村落,也是于2012年立項的城市更新項目,總面積達311公頃。
按照華僑城的規劃,將在甘坑小鎮原有的客家文化上導入、培育具有高科技含量、高藝術水準的原創文化產業,形成“文化+”與科技、旅游、商業、生態、農業、教育、家居等融合的高端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該項目將包括華僑城(甘坑)文化旅游小鎮、中國文學部落、綠道主題鮮花農莊、山水劇場公園及華僑城藝術家園等五個功能區。
知名學者、深圳資深地產評論人王世泰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在甘坑本土的文化積淀上注入華僑城文旅板塊的元素,這是一種很契合的方式,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該項目周邊工業項目和城中村比較多。”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如是指出,由于過往規劃比較落后,交通脈絡還是比較雜亂等問題也可能會成為改造的阻礙。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在歡樂谷、東部華僑城等大型文旅項目之后,華僑城在深圳的布局似乎是沉寂了一長段的時間。
“深圳一地難求,目前也只能通過城市更新項目來釋放存量,加上華僑城在深圳的地也不多,通過這種方式比在公開市場上拿地劃算很多。”在宋丁看來,華僑城在拿地的同時也可以推廣自己“文化+旅游+城鎮化”發展模式。
這也是華僑城在其去年年報上所提出的,公司會以文化旅游產業的傳統優勢,深耕“文化+旅游+城鎮化”這一市場,與政府合作,結合生態旅游產品、居住、健康產業于一體,從度假“村”變成“鎮”。
華僑城亦提出,今年繼續探索以參與舊改方式在深圳發展,爭取獲得優質土地資源。
土地荒與產業地產路徑
“華僑城搞就是在做文旅地產。”業內人士對觀點地產新媒體坦言,現在做產業園還是文旅項目都會打造類住宅等,給人留下生活空間的同時,也達到盈利目的。就像東部華僑城,它的豪宅也是支持核心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宋丁介紹,甘坑文旅小鎮項目三分之二以上是住宅、商業以及都市休閑等其他配套投資,跟之前的東部華僑城等相比業態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按照華僑城在年報中提及的,每落地一個旅游綜合項目,周邊房地產開發就能為新項目前期的資金運營起到支持作用,體現其綜合開發的優勢,所以他們會堅持做大房地產。
然而在如今的一線城市,土地的獲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據中原地產研究部最 新數據顯示,前4月一線城市僅供應42宗地,共計住宅用地建筑面積為6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為十年來最 低值。
早在去年6月底的華僑城年度股東大會上,該集團董事長劉平春就首 次披露,華僑城在深圳發展遇到了土地匱乏的問題,這也是華僑城之所以大筆收購花半里6個項目的初衷。
為了進一步發展,在土地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一方面是通過收購,另一方面,華僑城也嘗試著以公司和民營企業的合作項目來獲得資源,提高產出效率。
“通過城市更新獲取資源也是華僑城重新獲取優質土地的重要途徑。”彼時華僑城房地產總經理、華僑城股份副總裁張立勇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未來會在資源的獲取上,通過各種方式取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