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川向東,黃河之濱。一座高端、現代的產業城在近幾年拔地而起。跨過新修建的濱河黃河大橋,便來到了銀川濱河新區。區內芳草依依、綠蔭層層、湖水悠悠,頗具美色。
在濱河新區,看得見的是處處花草叢林,亭臺公園。看不見的是隱匿在優美環境之下,無所不在的數據信息。大數據的運用與挖掘不僅驅動著濱河新區內的產業升級、延伸,還促進城市向“智慧”化邁進,成為濱河新區經濟高速發展與提升的原動力。
數據采集控制 助推傳統產業升級
紗線染色智能化工廠實現紗線染色一次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減少用工70%,生產效率提高20%,運行成本降低29%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5%……
這是山東如意集團在濱河新區投建的國內外首家紗線染色智能化工廠的核算指標。
通過生產管理系統、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及單機過程控制系統、傳感器網絡及數據采集系統、遠程運維系統等技術的集成,建立紗線智能染色控制系統,實現工廠數據化管理、生產、監控、反饋。紗線智能染色控制將染色工藝由人工經驗推進到智能化工藝的新領域。
作為銀川濱河新區智能高端技術產業的代表企業,如意集團在紡織工藝上的推陳出新、降低成本,也讓其在利用“互聯網+”,推出“三維量體、3D制衣”方面游刃有余。
“我們的服裝設計師團隊來自網絡,可能來自英國倫敦服裝設計學院,可能來自米蘭服裝設計學院,這樣給大家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在互聯網思維下,這個平臺造就了我們未來智能化的生產,從設備到制作工藝再到產品,每一件每一套出來都可以在網上跟蹤,今天在做袖子,明天在做肩,每一道工序都是可以看到的。未來我們還將引進‘三維量體,3D制衣’的模式,人從系統門中走過去,通過掃描技術,可以迅速地將個人身體的一些特征顯示在屏幕上,形成個性化的定制。”銀川濱河如意服裝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張曉露說。
“面臨如今競爭激烈的服裝市場,如果服裝生產的成本降不下來,不能讓利于百姓,在市場上仍然難以立足。而如意集團投建智能高端的技術設備,通過智能、高端、節約、綠色把服裝生產成本降了下來。”濱河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馬愛平說。
山東如意集團在寧打造的服裝產業鏈正是將輕工業與信息技術產業進行融合,把數據產業帶來的技術革新注入進傳統產業,以采集、計算、分析等數據處理手段,為傳統產業安裝了數據“大腦”,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為“互聯網+”量身定制制衣模式拓展了經濟空間,延伸出了新的經營模式與社會價值,成為帶動濱河新區內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之一。
“對于區域經濟來講,如意集團的幾個項目解決了寧夏原有企業產業鏈較短的問題。由于紡織制衣過程中需要原材料,如意集團的產業鏈消化了原本其他企業,讓這一部分產能不用出寧夏就能被消化,有利于打造從原料到色織布加工,再到成品衣的完整產業鏈。”馬愛平說。
山東如意集團在銀川濱河新區投資打造的產業鏈條將濱河新區內的其他企業連接起來,延伸了區域內產業鏈條,為全國范圍內輕工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實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范本。
數據儲存分析 并聯新興網絡產業
在大數據環境影響下,產業的思維從傳統串聯模式逐步轉變為并聯模式。
銀川濱河新區基于自身大數據存儲、分析的能力,積極發展產業并聯,拓寬產業鏈條,為當下正熱的游戲產業提供了數據平臺支撐。
在濱河新區的大數據中心布局的兩萬組服務器可同時承載高達一億玩家同時在線,為銀川電競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整成平臺。
在2014年,銀川舉辦了第一屆WCA世界電子競技大賽,填補了WCG停辦后,電子競技后續發展的空白,同時,寧夏首府銀川市也成為WCA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的永久舉辦地。
“在 2014年剛提出要舉辦WCA世界電子競技大賽時,我們接到了來自各個方面反對的聲音,但是實際上我們發展這類產業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在銀川搞和在其他地方搞起點是一樣的,在第一屆賽事舉辦之后,形成很大轟動,隨后金亞科技用了8000萬購買了60%的股份。”濱河新區管委會園林建設水務局副局長王川說。
除此之外,游戲數據為分析玩家偏好、定位、地域提供了依據,為后續游戲推廣、洞悉受眾需求、精準營銷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濱河新區大數據中心所提供的儲存能力與分析能力,為寧夏引進電子競技產業,打造網游產業鏈提供了支撐平臺。大數據拓寬了經濟產業鏈,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成為通過金融模式撬動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
數據挖掘應用 提高城市發展水平
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讓“智慧城市”成為新的城市發展目標,而把大數據的挖掘共享融入城市發展進程中,將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在濱河新區采訪時,記者見到了“智慧交通”的新成員——“黑車識別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數據采集,將疑似黑車的車牌號顯示在大屏幕,并且通過監控車輛的行為信息,給出可疑指數,同時車主信息、車輛品牌、車輛注冊登記地址等都一覽無余。這一系統將黑車識別管理從原先交警普查精確到了單一的車輛信息,提升城市黑車的管理效率。
“智能云桶”,光看名字也許想象不到它的用途,這個充滿智能感的垃圾箱可以通過太陽光實現智能開關,并對垃圾進行5次壓縮,使垃圾箱的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在垃圾箱滿載之后向清潔工發送信息,清潔工接收信息后到指定垃圾箱前清理。“它不僅縮減了清潔人員的社會成本,還實現了垃圾清理從定時到定點的轉變,提升了城市清潔效率。”王川說。
大數據的運用為城市提供了“智慧大腦”,通過挖掘數據實現城市精確化管理,降低用工成本。
不僅如此,濱河新區正在研發的智能立體停車庫還將解決城市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使得城市發展向更高的階段邁進,提升城市的發展水平。
銀川濱河新區正以大數據挖掘分析作為經濟發展與提升的原動力,吸引聚集高新技術產業,形成產業集群,改變內陸省區地理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為轉變自身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加快經濟發展指引了一條新道路。
“大數據產業對于地域是沒有依賴的,無論是在北京搞也好,在上海搞也好,在銀川搞也好,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這類產業這是我們著重突破的點。”王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