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到2020 年,建成八大現代產業基地、十大主體產業體系,形成“一核二軸三區多點”的產業格局。
日前,記者從榆林市發改委獲悉,《榆林市現代產業體系總體規劃(2013—2020)》正式出臺,明確構建產業融合度高、技術水準高、低排放、低成本的高端低碳現代產業體系,提出到2020年,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成,榆林市成為陜西經濟重要的增長極。
此次《規劃》的出臺是為了主動應對產能過剩、結構失衡和需求不足等宏觀經濟形勢變化,跨越資源陷阱,破解水、土地、環境總量、生態環境等瓶頸制約,從我市科學發展的角度,以資源環境可承載為前提,謀劃產業發展路徑、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科學確定產業規模、合理布局重大項目,提高政府決策能力,推動全市持續發展。在《規劃》形成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聽取專門匯報,并廣泛征求企業、社會團體和省內專家的意見。
《規劃》提出,榆林要建設八大現代產業基地,即“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陜西規模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國家重要的有色金屬材料產業基地、西部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能源金三角裝備產業基地、西部特色輕紡產業基地、全國知名的旅游文化產業基地、區域現代服務業基地。
《規劃》還提出了構建十大主體產業體系的主要任務,即加強能源礦產采掘基礎產業,做強能源化工主導產業,做優煤電轉化增效產業,壯大有色金屬加工業、裝備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接續產業,改造升級輕工紡織傳統產業,扶持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新經濟產業,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支撐產業,構筑具有榆林特色的現代產業主體框架體系。
作為支撐與保障,我市將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堅持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集聚發展、循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特色發展,并圍繞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針對關鍵環節,實施重點突破,提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八大保障支撐工程,即產業提升、項目推進、科技創新、城鎮帶動、生態文明、要素保障、招商促進、政策支撐工程。
《規劃》還從優化中心城區產業布局出發,提出按照統籌開發、優勢突出、產業關聯、環境友好的要求,高效配置資源,有序優化布局,形成“一核二軸三區多點”的產業空間格局,即以榆林中心城區為核心的“一核”帶動,以長城沿線發展能源化工產業、無定河流域發展生態工業的“二軸”拓展,以北部煤電化工區、西部油氣綜合利用區、南部特色生態產業區的“三區”聯動,以圍繞中心城區,重點建設11個縣城、125個重點鎮、61個產業園區的“多點”承載格局。
《規劃》特別提出了“用煤先取油”的理念,認為在傳統能化產品產能過剩、能源消費結構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必須充分利用榆林特有的富油煤炭優勢,構建以煤炭中低溫熱解推動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油、煤鹽化一體化發展的“一推四”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煤化工產業體系,即在發電、氣化、液化等裝置前先利用熱解工藝提取煤焦油,構建中低溫熱解與現代煤化工、煤電及冶金等共生產業鏈,形成榆林煤化工產業高轉化、大循環、低成本的核心競爭優勢。
據了解,為了推動《規劃》實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強化措施,加強現代產業體系的組織保障工作,并將規劃目標、任務等分解到各縣區、各部門,進一步夯實責任,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