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東省地稅局獲悉,對比近5年廣東裝備制造業稅收數據可以看出,稅收集中度的提高,折射出廣東省裝備制造業呈集群化良性發展態勢。
裝備制造業稅收比制造業稅收年均增速高3.2個百分點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進行再生產提供生產技術裝備的工業總稱,主要包括通用裝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七個大類,具有產業關聯度高、產品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等特征,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制造業綜合實力、決定其在國際分工中地位的核心要件。近年來,廣東省裝備制造業稅收增長態勢良好,裝備制造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
從近5年數據看,廣東裝備制造業稅收年均增速高出全省制造業稅收年均增速3.2個百分點。2012-2016年,廣東裝備制造業稅收(不含海關代征,下同)從1774.0億元增長到2621.2億元,年均增速10.3%,高出同期全省制造業總稅收年均增速(7.1%)3.2個百分點。究其原因,2011-2015年,廣東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8%,高出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0%)1.8個百分點;2016年,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2816.5億元,同比增長11.1%,高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7%)4.4個百分點。分析表明,近年來廣東堅持推動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重點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率先發展戰略的效果開始在稅收領域逐步顯現。
裝備制造業稅收在全國領先優勢明顯
從數據分析看,廣東裝備制造業稅收占制造業稅收比重近五成,高于全國及蘇浙魯等經濟發達省份。2012-2016年,廣東裝備制造業稅收占制造業稅收的比重從43.8%提高到49.3%,提升了5.5個百分點;年均增速為10.3%,分別高出江蘇、浙江、山東和全國平均水平3.3、1.2、6.4、3.8個百分點。2016年,我省裝備制造業稅收占制造業總稅收比重分別高出江蘇、浙江、山東和全國平均水平1.6、8.8、22.2、13.5個百分點。這表明,廣東裝備制造業對制造業的稅收貢獻率在逐年穩步上升的同時,裝備制造業稅收領先優勢仍較明顯,與全國裝備制造業大省的地位較為匹配。
裝備制造業呈集群化良性發展態勢
目前,廣東裝備制造業稅收的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化趨勢不斷加強。2012-2016年,珠三角(不含廣深,下同)、中心城市、粵東西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稅收年均增速分別為14.8%、6.9%、4.6%,其中,珠三角占全省裝備制造業稅收的比重從40.6%提高到47.8%,提高了7.2個百分點;東莞(18.9%)、惠州(17.8%) 、珠海(17.5%)、佛山(12.5%)等珠三角城市裝備制造業稅收增勢迅猛。這從稅收角度折射出,大量裝備制造業企業在珠三角特別是珠江西岸加速集中,并通過規模經濟、集聚效應、競爭創新等不斷釋放稅收持續增長優勢。這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裝備制造業集群化發展的趨勢相契合。
自主創新仍需突破
廣東裝備制造業雖呈良好發展態勢,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發達國家裝備制造業尤為注重基礎科研,特別追求效率和創新。而廣東以及我國裝備制造業在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等方面突破性進展不多,對外依賴度高。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企業研發經費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0.9%,廣東為1.3%,其中,企業基礎研究經費僅占企業研發經費總額的0.1%左右,遠低于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的平均水平。
對此,廣東省地稅局科研所有關專家提出裝備制造產業規劃方案:
一是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利用好歐洲經濟相對低迷的情勢,借鑒美的收購德國庫卡等做法,鼓勵廣東企業通過綠地投資、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跨國并購歐洲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迅速切入全球產業鏈中上游,帶動國內裝備制造企業從低端向中高端躍遷。
二是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推動相結合,支持裝備制造重點領域、優勢產業和龍頭骨干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增強省內產業集中度,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增長點。
三是以供給側改革為契機,重點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的財稅支持,特別是要在省級權限范圍內創新研發費用稅收抵扣減免的審核方法,簡化企業申報手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營造裝備制造業大發展的稅務營商環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