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土地資源要素日益趨緊,不少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均遇到了用地難題——企業有項目,卻沒有土地建廠房,導致無法進一步做大做強。
如何破解企業用地難題,增強項目承接能力?臺州近日出臺的扶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1+X”政策的“X”中,就加快工業地產開發建設提出了意見,對工業地產產業定位、建設模式、政策保障等作了詳細規定。
重點支持各地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發展
工業地產是指規劃為工業用地,按照國家通用標準及行業要求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集投資、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為一體的工業物業總稱。建成后出售、出租給企業從事工業生產、生產性服務等經營活動,包括工業制造廠房、工業倉儲物流、工業研發樓宇等。
眼下,在發達國家(地區),包括國內一些發達城市如北京、上海,工業地產已成為解決企業用地難的一個有效手段。“但在臺州,工業地產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市經信委產業投資處有關人士說。
臺州民營企業眾多,目前多數面臨用地緊缺困境,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因缺少原始資金積累,沒有實力直接進入市場參與工業用地招拍掛,進而影響企業發展。此次,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工業地產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目的就是要培育壯大(小微)企業,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推進臺州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創新奠定基礎。
據了解,臺州工業地產的產業定位,重點是發展各地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鼓勵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每個工業地產項目一般選擇1—2個符合區域發展方向的產業。禁止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以及生產設備、設施和工藝不符合廠房建筑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進入工業地產園區。禁止進入工業地產園區的企業生產國家明令規定的淘汰類產品。
符合條件者,地產產權可分割轉讓
那么,工業地產的開發主體又是誰呢?
市經信委產業投資處有關人士表示,臺州積極鼓勵房地產開發商參與工業地產開發,大力支持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進行工業地產開發,引 領產業集聚、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發展。建設標準方面,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其建設項目建筑容積率不設上限,下限應當符合浙江省建設項目用地控制指標。建筑密度一般≤50%,特殊產業項目可放寬至60%。綠地率不設下限,建筑高度不設上限。
但是,嚴禁在工業地產項目用地范圍內建造成套住宅、專家樓、賓館、招待所和培訓中心等非生產性配套設施。建設時,項目開發單位應嚴格按照批準的建設或改造方案實施項目建設,不得擅自變更設計圖紙,確需改變外部結構、內部相關結構及局部空間尺寸的,應當經規劃部門依法批準。
據了解,工業地產建成后,其產權可分割、轉讓。“也就是說,工業地產項目建設的房屋,按照經規劃、建設、消防部門共同審核批準的設計圖紙施工,在公共部位明確、滿足房屋獨立使用的條件下,可按自然層作為最小單元進行產權分割。如需期房銷售的,應當滿足《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和省、市有關商品房預售條件的規定。”該人士表示。
工業地產項目開發以保本微利為目標,項目建成后的最 高出讓價格,須在實施方案中明確。出讓對象為工業企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若進行二次交易,出讓對象的入園項目一般應與所在園區規劃產業相同。
國土財政等部門對建設者給予優惠
工業地產作為一個新興的地產投資領域進入公眾視野,眼下,臺州國土、財政等部門對相關建設者給予優惠政策。
具體來說,鼓勵建設者利用存量土地。對利用多宗存量工業用地合并進行工業地產開發的,多宗土地之間涉及邊角地、夾心地的,符合規劃要求,累計面積不超過項目合并總面積的10%且單幅地塊不超過3畝的,可納入周邊土地一并開發。經項目主體申請,經批準可協議出讓,按市場評估確認價繳納土地出讓金。各宗地出讓終止期不一致的,按其中出讓終止期最長一宗重新確定出讓年限,差額年限補交土地出讓金。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工業地產項目建設所涉及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原地改建多層廠房的項目,全額免征;新建多層生產性廠房的項目,其第1層全額征收,第2層減半征收,3層以上(含第3層)全額免征。
“我們還將探索實踐工業地產按揭貸款模式,吸引有意向的金融機構入駐工業地產項目園區,引導金融機構針對購置廠房的入駐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該人士說。
臺州市跨縣(市、區)遷入工業地產項目園區的中小企業,由項目所在地辦理注冊、變更登記,企業原所在地不得設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