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一擁而上,部分特色小鎮建設“走樣”,有的房地產化明顯。
在住建部下發的《關于做好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不僅對特色小鎮的申報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還強調“對存在以房地產為單一產業,鎮規劃未達到有關要求、脫離實際,盲目立項、盲目建設,政府大包大攬或過度舉債,打著特色小鎮名義搞圈地開發,項目或設施建設規模過大導致資源浪費等問題的建制鎮不得推薦”。
在“去地產化”要求的大方向下,未來成百上千個特色小鎮應如何打造特色、避免同質化?部分特色小鎮面對投資成本高、周期長、盈利難的現狀,該如何形成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有關專家表示,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特色產業,不能造血的特色小鎮是沒有生命力的。
各小鎮建立目標積極引資
除了宜昌龍泉鎮,湖北省還有4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分別是襄陽市棗陽市吳店鎮、荊門市東寶區漳河鎮、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隨州市隨縣長崗鎮。
紅安縣七里坪鎮位于大別山南麓,鄂豫兩省交界、江淮流域之間,版圖面積362平方公里,下轄6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9.8萬人。七里坪鎮是集老區、庫區、山區、貧困地區“四區”為一體的邊陲重鎮。
“大家都只知道七里坪鎮是著名的紅色旅游景區,卻不了解七里坪鎮的生態環境也發展得很好。”七里坪鎮宣傳辦相關負責人趙長柄告訴長江商報記者,七里坪鎮是以紅色旅游和綠色發展為主要特色,“我們鎮是生態功能區,每年的客流量在70萬人次。”
據了解,七里坪正著手于發揮其紅色底蘊和良好的生態優勢,用3到5年時間把七里坪鎮建成名副其實的中國特色小鎮。
對于小鎮的全域旅游補短板。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鎮區秩序整頓,解決好出店經營,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逆向行駛,標牌標識不規范等突出問題。
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故里棗陽市吳店鎮,是九連墩戰國古墓群、郭家廟曾國楚墓群所在地,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素有“古帝鄉”之稱。
據資料顯示,吳店鎮版圖面積366平方公里,轄44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耕地面積12.5萬畝,總人口10.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8萬。境內建有白水寺、無量臺等2個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省管副縣級工業園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入園企業達16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36家,年創產值過百億。
吳店鎮黨政辦公室陳鋒告訴記者:“未來三年,我們計劃以吳店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提前規劃,重點圍繞旅游+工業進行發展,投資50億元資金,對全鎮基礎設施、旅游景點和工業園區進行全面升級。”
對于資金來源問題,相關負責人表示,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20億元,三年內全面升級鎮區基礎設施,完善園區配套服務。二是開展與武漢旅游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直接投資25億元,對劉秀故居和皇村寺廟修復項目、白水寺綜合游樂園項目、九連墩和郭家廟旅游開發項目、無量臺、余益庵故居、余畈革命烈士塔、田維揚故居、古泊寺生態旅游風景區、舂陵古城、通用航空機場等旅游景點及配套設施進行完善,全面拉開旅游發展框架,做強觀光游、帶動民俗游、開創民俗游、培植鄉村游。預計這些項目可新增12000人就業,年旅游人數預計可達到300萬人,新增旅游收入20億元。
資本涌入特色小鎮建設
根據國家計劃,到2020年爭取培育約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127個小鎮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今年,將有300個小鎮入選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
作為新型城鎮化的模式,全國各地的小鎮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特色產業。
多點布局、各具特色、產城融合的特色小鎮發展已經受到不少社會資本的青睞。大部分省份已明確了培育目標和支持政策,組織編制了規劃,穩步有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工作。
自2016年相關部委公布特色小鎮名單和發布相關政策后,不到半年時間,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涉足小鎮建設的計劃。從房地產企業看,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碧桂園、華夏幸福、綠城、綠地、融創、華僑城、雅居樂、陽光城等企業在特色小鎮方面均有動作。
同時,涌入特色小鎮的上市公司遠不止房企。旅游企業也加速開展“小鎮計劃”,西安旅游、中青旅、海航創新、新華聯等一批旅游上市公司也在大力布局特色小鎮。
與此同時,部分特色小鎮建設“走樣”,有的地方的特色小鎮房地產化明顯,有的重“形”輕“魂”,路徑單一,特色不足。
不能造血的特色小鎮
是沒有生命力的
小城鎮是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相偉表示,雖然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的熱點,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做特色小鎮,也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好特色小鎮,更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打造出成功的特色小鎮。
什么是特色小鎮?
有關研究人將特色小鎮定義為:依賴某一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是旅游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三區合一,產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
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特色產業
面對特色小鎮“去地產化”要求,特色小鎮究竟應如何打造特色,避免同質化?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特色小鎮要高度特色,特色到很難想象的地步。他舉例,“浙江有個巧克力小鎮,因為有一個最先進的巧克力工廠,所以一到雙休,就有很多小朋友去玩。那么這個工廠除了生產巧克力,它還帶來旅游收入。其實不用去強調什么,就是一個鎮里面有一個特色的產業,這個產業就做起來了。像龍泉鎮,因為有了稻花香,就有了酒文化,也就有了酒的旅游,這就是酒的小鎮。”
鄉建專家、綠鄉萌首席策劃師洪兵——
特色小鎮不是簡單貼標簽
鄉建專家、綠鄉萌首席策劃師洪兵表示,特色小鎮有幾個要素,第一個是,從經濟學上說,要有產業聚集來帶動的特色小鎮。依托這個產業聚集來帶來人流、物流的聚集,這樣的小鎮才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第二個,從特色文化元素提煉與本土文化傳承發展的角度來說,每一個特色小鎮應該有它獨特的文化主題。第三個,就是從設計理念上來說,要有真正能夠達到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設計理念。包括循環利用、人和自然的空間的保護、一些生態線的劃定等。
洪兵說:“很多都是貼上特色小鎮的標簽,做某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否符合本地的產業特色,是否符合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是否在設計上人和自然的理念吻合,這些東西并沒有一個規范。”
一個成功的特色小鎮,應該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不但要看社會效益,還要看經濟效益,“在這個風口上,特色小鎮才剛剛起步,所以我們及時地反思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就現有的模式進行反思”。
洪兵建議,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每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結合當地特色,進行一些設計和引導。這個設計不僅僅是小鎮的建筑、園林風景的設計,更是一種產業的設計,一種商業模式的設計。這對特色小鎮來說更加重要,“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應該更加注重規劃設計,有了科學的規劃設計之后再動手,不要為了所謂的貼牌套取補貼,迎合一些比如賣房子這些商業目的而一擁而上,這樣的小鎮到了后期就很麻煩,因為不能造血的特色小鎮是沒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