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21日,由包頭市人民政府、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公司、內蒙古交投集團公司聯合主辦的“2016包頭愛飛客飛行那達慕”在東河民航機場隆重舉行。這是自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國內首次舉辦的大型通用航空飛行大會,因此備受各方關注。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從通航發展中比較突出的安全監管、低空開放、技術創新、機場建設和市場培育等五個問題出發,提出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5大任務 19項措施。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建國以來,我國首次從國家戰略層面,對通用航空從全產業鏈角度進行的頂層設計和部署,對解決困擾全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通用航空將迎來極佳的發展機遇。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復核準石拐區新建通用機場。這標志著石拐通用機場項目全面進入工程施工階段,預計年內完成主跑道等工程施工。項目的實施將加快推動石拐區產業轉型、結構升級步伐,也將促進石拐區形成以五當召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龍頭、通用航空產業和大青山影視文化創意基地為兩翼的文化旅游產業大格局的形成。
與此同時,達茂旗、土右旗也在加緊申報建設通用機場。包頭市通用航空事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一次通用飛行的盛會
包頭愛飛客飛行那達慕是全國矚目的重大活動,層次高、規模大、影響廣,對于推進我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飛行大會內容精彩豐富,亮點頗多。首先是特技飛行表演。大會期間將有世界級的特技飛行表演隊以及世界級的飛行大賽冠軍首次登陸包頭為現場觀眾進行特技表演,這在包頭乃至內蒙古都是第一次。這對廣大觀眾來說,可以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其次是通用飛機空中擺渡。為讓大眾體驗通航的便利,切身感受飛行改變生活,特在包頭愛飛客飛行那達慕期間開通包頭、呼和浩特以及鄂爾多斯三市之間的通航擺渡。本次通航飛行擺渡使用飛行器為賽斯納208飛機,除飛行駕駛人員外可同時乘坐9名體驗者。再就是愛飛客音樂節。本次音樂團隊由三部分組成:國內的知名樂隊、內蒙古本土的特色樂隊以及年輕偶像團隊,演出內容及形式也是豐富多彩、大氣時尚。另外,本次飛行大會還云集了各類的參展飛行器,包括熱氣球、動力傘、無人機等,以滿足各方觀眾的參觀需求。
展會現場還會邀請觀眾登上部分機型與通用航空飛行器親密接觸。展會還會舉辦特技飛行表演隊員觀眾見面互動會,到時候粉絲們可以與國內外的特技飛行表演隊員直接交流、拍照。
構建通用航空產業鏈
石拐區通用機場項目作為自治區成立70周年獻禮項目,總投資34.23億元,規劃用地5436畝,從2014年到2022年分三期建設。主要規劃建設五當召通用機場及配套設施、國家航空體育項目基地、航空水世界項目、航空工業飛機配件以及整機組裝生產等配套項目。項目建成后可開展航空旅游、航空體育、航空作業、航空快遞和航空物流等業務。該項目填補了自治區和包頭市民營通用航空產業鏈空白,其開工建設讓石拐區邁入利用低空域資源和高新技術推動轉型發展的新里程。
石拐區在2011年列入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后,緊跟時代的步伐謀新求變。2014年7月,自簽訂通用航空項目戰略框架協議至今,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區委宣傳部、發改局等部門,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推進,讓決策化為行動,藍圖變為現實,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完成了軍方、民航、地方等所有審批程序和可行性報告等支撐文件,讓項目漸漸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今年,該項目計劃投資2.6億元,購置直升飛機、建設五當召景區直升飛機停機坪、完成通用機場及配套設施等項目。隨著項目推進,將形成通用飛行服務、私人休閑娛樂飛行服務、飛機托管服務維修、零部件供應和飛機整體制造等通用航空產業鏈;將成立滑翔機和飛行俱樂部,組織國內外滑翔機愛好者進行體驗飛行、比賽,開展飛行駕照培訓、教學;低空開放后,將開展包括熱氣球、空中觀光、滑翔傘、動力傘、三角翼等航空旅游體驗、觀光飛行項目,帶動石拐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升地區影響力。
通用航空的魅力
通用航空又稱“專業類航空”,主要承載1000米以下的專業飛行。主要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建筑業的作業飛行和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檢測、科學實驗、遙感測繪、教育訓練、文化體育、旅游觀光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通用機場則屬于民用機場的一類,另一類為公共運輸機場。通用機場是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而使用的機場,也就是專門為民航的“通用航空”飛行任務起降的機場。包括可供飛機和直升機起飛、降落、滑行、停放的場地和有關的地面保障設施。
執行通用航空飛行任務的飛行器大都是小型飛機、輕型飛機和直升機等,所以通用機場的跑道導航設施往往比較簡陋,通用機場的凈空環境往往也比較差,一般不具備大型民航飛機起降的條件。
通用機場主要有以下用途:工業航空:包括使用航空器進行工礦業有關的各種活動,具體的應用有航空攝影、航空遙感、航空物探、航空吊裝、石油航空和航空環境監測等;農業航空:包括為農、林、牧、漁各行業的航空服務活動,其中如森林防火、滅火和撒播農藥都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航空科研和探險活動:包括新技術的驗證、新飛機的試飛,以及利用航空器進行的氣象天文觀測和探險活動;飛行訓練:除培養空軍駕駛員外培養各類飛行人員的學校和俱樂部的飛行活動;航空體育運動:用各類航空器開展體育活動,如跳傘、滑翔機、熱氣球以及航空模型運動;公務航空:大企業和政府高級行政人員用單位自備的航空器進行公務活動;私人航空:私人擁有航空器進行航空活動。
發展通用航空提升包頭城市競爭力
包頭是連接華北、西北地區的紐帶,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呼包鄂金三角腹地,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和優先重點發展區域。包頭交通便捷,歷史上以“水旱碼頭”而著稱,如今已形成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通達全國各地。近年來,我市搶抓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的戰略機遇,加快推進包頭機場國際航空口岸和通用機場建設,為我市通用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另外,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為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根本保障。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包頭地區生產總值從2293億元增加到3700億元,年均增長10.7%,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39 億元增加到252億元,年均增長12.6%。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813億元,是“十一五”的2.6倍;累計建成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424個,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激發全社會經濟活力,全市非公經濟占比由60.5%提高到68%。
“十三五”期間,包頭將著力建成“六個基地”、“五個中心”、“兩個屏障”、“一個支點”。即建成稀土新材料基地、新型冶金基地、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建成區域性創新創業中心、區域性物流中心、區域性新型產融結合中心、區域性消費中心、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建成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自治區向北、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
其總體發展目標是: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實現“三個中高”、“兩個翻番”、“一個建成”。即,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全區平均水平;產業進入中高端,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競爭力較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收入邁向中高位,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保持我國西部地區領先、進入全國地級城市前列。到2020年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面建成更高質量的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