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通用航空制造經過多年發展,產業規模逐步增大,產品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集聚能力也不斷增強,特色化產業基地逐步形成,特別是大疆民用無人機占據全球消費級市場70%以上份額,運十二通用飛機成功開拓了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對西銳公司等國際優勢企業并購提升了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水平,但與市場發展需求相比仍有較大距離,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企業自主創新不足,產品缺乏競爭力。我國通用航空還沒有形成立足自主、創新驅動的全價值鏈技術體系,符合適航標準的自主產品和關鍵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發動機、核心系統性能不足,飛機總體上質量欠佳,綜合競爭力低下難以滿足通用航空業發展的需要,在役國產通用飛機種類和數量分別僅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0%和 20%左右,且國產機型總量最大的運5飛機已使用多年,存在機型老舊、性能亟待改善等問題。
研發設計和服務能力不強,處于產業鏈較低端。我國很多機型研發設計及自主生產能力缺失,尤其不具備先進、成熟、成系列的通用飛機設計生產能力;通用航空服務領域也表現不足,目前我國民航維修企業有400余家,絕大部分服務于運輸航空,專門服務通用航空的獨立維修企業寥寥無幾,主要為制造企業主導,維修保障能力嚴重不足。
通用航空產業園區建設缺乏統籌設計。目前,有關部門和地區對大力推動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已形成廣泛共識,但也帶來諸多地方產業園區建設過熱和偏重房地產功能的傾向。因此,需要國家在宏觀層面加強組織和引導,防止低端和過熱發展。
我國對發展通用航空的政策支持
2010年以來,我國連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來引導國內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大力推動通用航空的發展。
2010年4月,國家民航局印發了《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的措施》,內容涉及通航的發展規劃、資金扶持、硬件建設、人員培養、管理服務、試點推進、政策協調等15條措施;8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關于印發通用航空民用機場收費標準的通知》明確了通用航空機場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做到價格透明、合理,同時取消不必要的收費環節,降低了通用航空機場收費水平,減輕通用航空企業的負擔;10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11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布《關于深化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有效的低空管理體系,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資源。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游景區。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率有較大提升,國產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機隊中的比例明顯提高。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協調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