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2025》正式落地后,哪些產業地產商能夠借力東風,順勢突圍?
高力國際華北區總監孫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之前一些城市忽略了制造業的需求,比如北京,在城市規劃時,排除了一些制造業的功能。其實制造業本身沒問題,只是要把制造業進行細分,選擇其中適合北京的部分進行發展,因此“中國制造2025”落地對制造業的創新和變革是一種促進。
孫超說,怎么制造?制造什么?為什么制造?進行這樣的細分后,就可以考慮產業地產商怎么去適應市場的要求。在這個行業里,有的產業地產商已經做了很多年,有些是剛剛涉足,但需求上的差異,可以讓大家互相學習。
陳智國表示,“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提出了更高端的方向,會有更多的制造業項目伴隨產業地產一起發展。換句話說,有高端制造業往產業地產的“殼”里裝,制造業的方向和區域的主導產業以及產業地產的供應,三者更為契合。
他說,在智能制造產業里,最主要的就是創新,而信息化、智能化與創新聯系更為密切,因此產業地產的供應將不會再以廠房和工業園區為主導,而更多地向創新延伸。在載體上,也更趨向于孵化器、創新服務平臺等將創新、研發一體化的產品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