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開大學校長助理,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劉秉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雄安新區的產業規劃建設要把握“職住融合、適度分離”的原則,做好主導產業和相關產業發展規劃,解決好主導產業和相關產業如何進入并持續發展的問題。

據劉秉鐮介紹,目前,中央正在抓緊制定雄安新區的總體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他告訴記者,希望盡早啟動雄安新區的產業規劃。
“建城市很容易,但是維持城市長期持續穩定和繁榮非常難,要做到這一點,新區必須有一個合理的主導產業,以推動城市的持續發展,并形成‘職住平衡’的產業體系。” 在劉秉鐮看來,未來新區的主導產業必然是高技術產業。
劉秉鐮認為,在目前國家已批復的20余個新區中,最成功的是深圳及浦東,但是,雄安新區面臨和前兩者不一樣的時代環境,因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深圳和浦東的開發都處在改革開放初期,享受到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推力,各種資源要素快速集聚;二是前兩者沿海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外向型經濟,可以享受到周邊大都市經濟蔓延的紅利。
“在這兩點上,雄安新區都不太一樣,因此,雄安必須走自主發展道路。”劉秉鐮表示,雄安新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業規劃,“中央提出了雄安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定位,但是如果新區完全依靠北京疏解來的產業是很難發展好的。”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對此表示,雄安新區的產業定位一定是能積極吸納、集聚創新要素資源,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產業前后關聯度高,有利于京津冀增長、動能轉換的高端產業。
“以高端裝備制造業規劃為先導培育創新生態系統,進而打造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應該是未來雄安新區的產業選擇。”黃群慧認為,這種產業體系的構建關鍵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育不僅僅是產業本身的發展,還通過加快制度創新、完善創新創業環境,積極吸納集聚京津及全國創新要素,打造優良創新生態系統。”
黃群慧認為,在產業和城市空間布局上,雄安新區要在探索人口與經濟密集優化開發模式上做出示范,要符合現代綠色智慧城市的定位要求。“雄安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產業區域和生活區域合理布局,在開發建設中,注重人口產業集聚和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的協同推進,實現職住平衡、產城融合的和諧發展。”
對此,劉秉鐮向記者表示,國內新區建設過程中產業區與居民區膠著的情況也曾發生,因而導致新區建設出現問題。“產業區與居民區過度分離,居民就必須來回奔波;完全在一起了,城市的形態就不好。”
黃群慧認為,從產業成長和城市發展動力的角度來劃分,未來雄安的發展將有三個階段,一是通過行政手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轉移初創階段,該階段產業成長和城市發展動力來自于行政推動,預計會延續到2020年之后;二是雄安產業成長從行政推進逐漸轉向自我發展的轉型換擋階段,雄安產業成長和城市發展行政力逐漸弱化,新的市場化動力和城市自生能力逐漸培育形成,這一階段預計需要三年多時間;三是雄安產業和城市發展主要依靠市場化力量,在競爭中自我發展的創新發展階段,“如果轉移初創和轉型換擋這兩個階段實施的比較成功,預計雄安會在2025年步入自我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