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濮陽市是革命老區和河南省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由于歷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長期以來,城鎮化建設滯后。“十二五”以來,我市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增幅居全省前列,但城鎮化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意義重大,任務艱巨。要明確新形勢下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通過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合理確定政府企業個人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中成本分擔責任,并在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領域研究制訂吸引農村人口進城的優惠政策,建立完善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集中的政策體系,吸引農業轉移人口最大限度向城鎮轉移。
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加快濮范臺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和黃河灘區移民搬遷,把實現穩定脫貧致富和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健全城鎮化投融資體制,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通過改革釋放城鎮化發展潛力,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在兩到三年時間內,率先形成改革驅動、民生優先、產業優化、生態友好、城鄉一體的城鎮發展新格局。
一、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一是推進產城互動發展。加快城鎮二、三產業集聚發展,通過產業集聚促進人口集中、城鎮發展,以城鎮發展為產業集聚創造條件,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形成產業集聚、就業增加、人口轉移、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圍繞集聚人口、擴大就業、拉動內需,加快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等產業發展載體建設,充分利用要素成本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培育壯大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二是提升城鎮承載能力。按照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緊湊、生態宜居、彰顯特色理念,推進老城區綠色生態改造,引導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資源向新城區轉移,適度提高規劃建設標準,加快道路、供水、供氣、供電、供暖、通信、污水垃圾等基礎設施和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完善城區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現代化品質,增強綜合承載能力。
二、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加強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定期監測,合理測算本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根據成本分類,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合理確定各級政府在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的事權。地方政府主要承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公共衛生、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保障性住房及市政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成本。企業要分擔就業培訓、權益維護、社會保障和住房條件改善的成本,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制度,依法為農民工繳納相應保險費用。農民工則按照規定承擔相關費用,積極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融入城市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