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民航作為便捷的交通運輸方式備受矚目,代表委員們積極為中國民航發展建言獻策,媒體紛紛將聚光燈投向中國民航,中國民航廣泛吸引著大眾的目光、輿論的關注。
目前,人們通過媒體深度感知和參與著全國兩會,感受著中國民航發展的點滴。從整體來看,民航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人民群眾出行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廣泛認可,網友對民航關注的熱度更高了,正向評價更多了,營造了“積極關注”“理性建言”的輿論氛圍。其中,“通用航空”“航班正常”“空域改革”“國產大飛機”等話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通用航空“飛”入百姓生活
備受關注
近幾年來,通用航空作為國家新興戰略產業,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下,駛上了跨越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中國民航為推動通用航空與航空運輸“兩翼齊飛”,提出了通用機場分類管理的新理念,確定了“放管結合、以放為主”的安全管理新導向,邁出了通用航空試點引路的新步伐,出臺了簡政放權的新舉措,取得了事中事后監管的新成效,開辟了真情服務的新通道。因此,與以往全國兩會相比,代表委員們針對通用航空領域提出的建議明顯增多,關注的范圍也更大。
與此同時,“通用航空”4個字頻頻出現。網友跟著媒體的步伐,通過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和建議,全面了解了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現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以及可能出現的未來,“通用航空的時代已經來臨”“通航真的‘熱’起來了”等評論在互聯網上得到廣泛傳播。
網友普遍認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李健提出的我國通用航空“上不了天、落不了地、盈不了利”的問題,直擊通用航空發展要害,體現了中國民航全力促進通用航空發展的決心;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旅游局局長劉旗表示,乘坐直升機游覽方便快捷且看點十足,很好地詮釋了“通用航空+旅游”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市長孫兵預計,未來10年全國各類通用航空器需求達1.2萬架,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通用航空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闡述了“通用航空+中國制造”的市場前景,與《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的大力發展航空航天制造,推動直升機、無人機、通用飛機產業化的要求不謀而合。
在通用航空未來如何發展的討論中,網友普遍認為,不論是旅游還是應急救援,通用航空已與百姓生活越來越緊密。未來,通用航空除了產業本身的發展之外,主要是刺激消費轉型、升級,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水平提高后更多的需求,包括娛樂飛行、私人飛行等。這或許是今后通用航空的發展之路。
航班正常率明顯提高
廣受贊譽
航班正常與否和大眾關系密切,大眾高度關注。今年,不論是代表委員還是廣大網友對航班正常的評價都發生了很大轉變:已從對航班何時才能正常的質疑,轉變為對航班正常率較高的稱贊。
今年,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從去年暑期開始明顯感覺航班正常率提高了許多。許多網友也對此表示了認同,以前坐飛機最擔心的就是航班不能按時起飛,影響出行計劃,現在這種擔心越來越少了。誠然,在過去的一年,中國民航為保障航班正常不斷提質增效,陸續亮出解決問題的真招、實招、硬招,更加注重航班正常管理的系統性、協同性,嚴格把控運行總量,科學落實運行標準,持續提高保障能力,強化技術手段支撐,對航班延誤整治猛藥去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以剛剛結束的2018年春運為例,在航班數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全國客運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達80.06%。
日前,我國首部全面指導提升民航服務質量的重要文件《關于進一步提升民航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出臺。到2020年,中國民航將初步建成系統完善的航班正常保障體系,全行業航班正常率達到80%以上,機場的始發航班正常率達到85%以上,旅客的滿意度明顯提升。網友們紛紛表示,這令人精神一振,民航局的工作目標明確了,百姓心中更有底。各行各業都應該制訂具體的奮斗計劃,促使社會不斷進步。
空域管理改革已成各方共識
熱度不減
隨著中國民航的發展壯大,空域資源不足逐漸成為制約民航發展的瓶頸。近年來,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有代表委員建議呼吁加快空域管理改革,今年也不例外,而且行業內外代表委員與網友呈現出遙相呼應之勢,意見高度一致。
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全國政協委員,南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王昌順;全國人大代表,海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海航基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虹宇;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等業內代表委員集體發聲,對空域管理改革建言獻策。
“空域資源緊張成為制約我國民航業發展的瓶頸”這一判斷已成各方共識。很多網友表示,航路擁堵影響了航班正常率,給百姓的出行乃至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造成社會成本大幅增加,空域管理改革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