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2+1”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出要狠抓招商、精塑環境、激發活力、嚴守底線,通過推進轉型升級,實現融通共贏目標。
為了科學發展“2+1”主導產業,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前進行產業規劃,委托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編制了《沭陽針織產業園發展規劃》、委托中國輕工業西安設計公司編制了《沭陽裝備制造產業園發展規劃》、委托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沭陽電子信息產業園發展規劃》,為“2+1”主導產業搭建起可持續發展的架構。
紡織服裝類企業在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數量最多、產業鏈最長、關聯度最高,其轉型升級的空間最寬、潛力最大、效果也最明顯。幾年來,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成功吸引了享譽國內外的邦源紡織、寶娜斯針織、騰盛紡織等知名企業落戶,并形成“紡織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無痕成衣”完整的產業鏈條。與此同時,在沭陽縣委、縣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主導產業發展的意見》的支持、鼓勵下,紡織服裝企業的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步伐加快,有效減輕了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承擔的運營成本。江蘇騰盛紡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差別化纖維、功能性纖維及其高檔家紡面料研發、生產、銷售的現代化紡織企業,去年在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幫助下,及時申請了貸款,并獲得近一千萬元的技術研發資金。“這讓企業對新產品開發更有信心了,公司一年開發出的新產品超過50項。”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在行業內率先把新的光觸媒技術應用到纖維和面料上,生產出的窗簾不僅能殺菌,還能分解空氣中的甲醛,使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裝備制造業是沭陽又一成長型主導產業,其中,江蘇中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首臺新能源有軌電車樣車,去年就已通過中科院、中國南車集團等專家組技術評審,并已成功試運行了15個月。該新能源電車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安全性高,尤其是通過配套地面雙模智能供電系統,100%采用綠色新能源,并可實現尾氣和制動熱能零排放、無污染新技術。憑借這一科研成果,該公司與上海城建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客商聯合投資資28億元,擬建占地850畝的新能源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預計10月底可完成設備安裝并開始批量生產,年銷售20億元目標指日可待。
電子信息產業是該開發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園內已集聚電子信息類企業30家,并已成功獲批為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形成了新型電子元器件、電子電路新材料、半導體(LED)照明、預留應用電子產業等“4個產業細分板塊”。今年以來,作為該區電子信息類骨干企業的瑞聲科技(沭陽)有限公司,先后增資4500萬美元從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的研發生產移動通訊LDS天線、微型受話器、新型揚聲器等產品的高端設備,將有效促進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傳統加工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華麗轉身。“這些高科技新設備將確保我們實現銷售25億元、納稅超億元的目標。”公司總經理顧明輝如是說。全區9家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達72.4億元,同比增長61.6%,其中電聲器件、高端線路板、電子磁性材料、電子線材等產品加工制造占據園區電子信息產業銷售額90%以上。
今年一季度,僅紡織服裝產業產值就達到52.2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21.1%。而在這之前,沭陽開發區正是憑借“2+1”主導產業的獨特優勢,連續三次步入全省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評價“第一板塊”,并榮登了“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百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