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南京城將會建成什么樣,是很多南京人關注的問題。南京究竟會有多少人口,會有多少地鐵、大橋,有多少社會保障,它們都與老百姓今后的生活息息相關。8月20日下午,南京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剛剛出爐的《南京市區域城市化規劃》和《關于科學有序推進區域城市化近期重點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記者注意到其中把南京到2020年的人口預期調整到950萬人,放棄了此前做“千萬級”大都市的目標。
人口
2020年前將人口總量控制在950萬
從1060萬人到950萬人,這是晨報記者在《南京市區域城市化規劃》(2014-2020年)中發現的最大變化之一。記者查閱到,在5年前南京曾經公布過一份《南京市區域城市化規劃》(2010-2020年)。在這樣的一份規劃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南京市域總人口將達1060萬,成為一座“千萬級的城市”。
當時有關方面給出的解讀是,南京建設上千萬的“特大城市”,是現實的人口集聚速度促成的,也是城市定位和發展需要。屆時將通過城鎮合理布局和公共交通導向化解交通、環境難題,同時“暢享”城市集聚帶來的高效率。
不過,在8月20日公布的《南京市區域城市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版本當中,人口總量的數字卻變成了950萬左右,并且提出城鎮化的水平要穩定保持在83%左右。新的規劃讓南京止步在了千萬級大城市的“門外”。
對此,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13年,南京城市化率達到80.5%,位居全省第一,已經進入城市化內涵發展期,正在由注重城市化外在形態建設向更加注重質量提升發展。至于為何要控制南京人口的發展,該負責人表示,主城人口的發展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市民的需求。《規劃》明確南京區域城市化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的城市化為核心,城市的發展也要以人為本,因此像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還是要對人口進行一些控制。
城市化
今年江寧、原江浦、原六合戶口與市區通遷
據了解,目前南京城市化率已經超過80%,服務業增加值超過50%,已進入率先實現現代化、加快城市創新轉型的關鍵時期。
不過,由于南京長期以來偏重城市的經濟功能,導致城市在布局、質量和功能上相對不足,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鎮戶籍人口比重只有62.5%左右,北部和南部四個區仍是以農業人口為主的農村地區,城市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
從追求人口的數量到追求城市的合理結構以及功能提升,此次《規劃》拿出的藥方是區域城市化。具體來說,首先就是把有序推進常住人口市民化放在了重點任務的第一位,明確提出:到2020年解決好三個200萬人的問題,一是實現約200萬常住人口市民化,二是引導約200萬人進入新城新市鎮,三是實施約200萬人的棚戶區城中村危舊房改造和宅基地置換。
戶籍政策方面,南京將加快實現全域戶籍通遷,今年將實現江寧、原江浦、原六合戶口與市區通遷,并將在明年實現溧水、高淳戶口與市區通遷。通遷后,老三縣的居民戶口遷往主城區,將打破“購房面積超過60平方米”的限制,按市內戶口遷移規定辦理手續。
同時,南京將對往屆全日制高校畢業生按不同條件,分層次落戶,取消在寧高校應屆畢業本科生落戶限制,對創業人才準予本人落戶變為家庭落戶,以盡可能多地吸納人才。
布局
劃定功能區域,為南京建設副城
而為了解決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是《規劃》提出的另一項重點任務。在主城現代化建設方面,要重點打造河西城市新中心,整體提升金融、科技、會展、文化、商務產業發展水平,推動老城部分功能向河西轉移。金融城一期、二期和國際博覽中心二期、三期等工程都將在2017年前建成。
同時,南京將突出鐵北、下關濱江、高鐵樞紐、燕子磯、鐵心橋—西善橋寺、麒麟科技創新園等片區的改造提升,著力改變當前“城中村”破敗混亂狀態。下一步,南京城市將進一步“南拓北展”,今年全面啟動江北新區各項建設,2020年初步建成全國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城市化示范區,遠期建成現代濱江田園智慧新區。同時引導原南部新城區域逐步融入主城,建設體現生態低碳發展特色的南部地區。
《規劃》還明確南京將建設以東山副城、仙林副城和江北新區核心區等分擔中心城區功能的副城,以及一批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及配套完善的新市鎮
《規劃》還提出要建設配套完備和特色彰顯的新市鎮。其中,淳化、秣陵、谷里、石湫將重點發展為都市區服務的科技、教育、休閑娛樂等配套功能;橫溪、湯泉、竹鎮、八卦洲、東屏、椏溪等建成特色化的都市休閑度假基地;橫梁、永寧、柘塘、東壩等依托倉儲物流和先進制造業,形成產業專業化、生活便利化的新市鎮。
環境
控制開發邊界,實現碧水藍天
《規劃》還提出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一系列約束性指標,包括到2020年,確保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小于100平方米;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比例從目前的55.3%上升到90%;地表水好于III類水質的比例要從53.6%上升到80%等。提出將加強生態空間保護,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守生態紅線,合理控制城鎮開發邊界等具體舉措。
《意見》中還明確,嚴禁不符合主導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更大力度保護區域生態資源,加快濱江、紫金山—玄武湖、棲霞山等區域的保護和開發,在敬畏中守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自然生態保護“兩條底線”。
《意見》將古都保護、獨特風貌和風景名勝區保護以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打造為保護南京生態和文化兩大重要品牌。其中明確推進南捕廳、門東、門西、高淳老街、六合文廟等歷史街區更新和傳統風貌保護;以及大遺址、明城墻、民國建筑群保護和明外郭建設,傳承好“老祖宗的遺產”,彰顯城市文化價值。
民生
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構建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
《規劃》提出要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主要亮點包括:逐步實現城鄉勞動者同工同酬、同城同待遇;到2020年,隨遷子女與戶籍學生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參加升學考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達到100%;推進進城務工人員與城鎮職工平等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并享受相應待遇;把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納入住房補貼范圍。
而在《意見》中,也明確要求繼續加快軌道交通建設、道路建設、港口和航道建設等工程,以軌道交通引導建設空間集聚、以公共交通引導功能布局優化、以交通樞紐引導城市建設發展,構建便捷的生活服務和公共交通體系。
今年,南京已建或將建成地鐵10號線一期、寧高城際一期、寧天城際一期,明年4號線一期,后年建成寧和城際一期,2017年建成寧高城際二期(高淳段、溧水段);將啟用南京汽車客運新站,規劃建設馬群、泰馮路、城西路等停車換乘中心;將啟動龍潭港疏港公路,加快四大公用港區的開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