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中山第一大支柱產業,成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力。目前,全市裝備制造產業企業總數超過3000家,其中,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729家。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1986億元,實現增加值377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8.8%。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99.57億元,同比增長13.5%,高出全市規上工業平均增速5.9個百分點;完成投資51.25億元,增長70.4%,高出工業投資增速16個百分點;技術改造投資完成27.88億元,增長198.1%。上半年中山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和投資增速分別居珠西岸六市一區第1位與第2位。
中山市大力貫徹廣東制造2025,把發展高精尖裝備作為產業方向,聚焦發展智能制造裝備、衛星應用及物聯網裝備、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節能環保等新能源裝備、光電裝備、健康醫療器械、高端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六大產業,擁有中山臨海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中山電梯特色產業基地兩個國家級裝備產業基地,擁有光電裝備、風電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航天北斗物聯網五個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引進和培育了明陽風電、蒂森電梯、大洋電機、廣新海工、粵新海工、松德包裝機械、立信門富士等一批行業領先重點企業。
今年以來,中山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帶的戰略部署和胡春華書記在中山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精神,齊心協力,多措并舉,推動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今年1-7月中山新簽約投資額超1億元裝備制造業項目42個,計劃總投資超300億元,達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000億元。
高精尖裝備制造企業優勢漸顯
經過多年的培育與發展,中山裝備制造產業形成了明顯的產業優勢,裝備制造業已經發展成為中山第一大支柱產業。
中山聚集形成了海洋工程裝備、風電裝備、光電裝備、智能制造裝備、北斗應用及物聯網裝備、包裝印刷和紡織等專用設備、電梯等通用設備、新能源汽車和汽配等八大優勢裝備產業集群。引進和培育了明陽風電、蒂森電梯、大洋電機、廣新海工、粵新海工、松德包裝機械、立信門富士等一批行業領先的重點企業。
中山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看準裝備制造中的細分市場,走差異化道路,涌現出一批“專、精、尖”裝備制造企業。比如,明陽風電已形成1.5~3 兆瓦風機產業化產能,研發出5~6兆瓦風機樣機,正在重點研發風光儲一體化綜合供電系統和10兆瓦海上風機。在光電裝備領域,中山新諾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 “激光動態無掩模光刻設備”成功打破外國壟斷,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智慧松德占據凹版印刷領域約80%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在最近認定的全省384家工作母機骨干企業中,中山占85家,骨干企業數量和產值分別占全省的22.13%、27.46%。明陽風電是全省唯一一家產值超百億的“工作母機”企業,長青集團、中澤重工分別排全省環保設備“工作母機”第一、第二位。
中山擁有一個國家級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五個省市共建產業基地。國家級基地——“國家火炬計劃中山(臨海)裝備制造產業基地”,2004年通過國家科技部認定,基地總面積20平方公里,已引進包括9個大型央企在內的55個先進裝備制造項目,投資總額約500億元,已成為珠江西岸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平臺。五個省級基地包括:省市共建光電裝備產業基地、風電裝備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基地和航天北斗物聯網產業基地。目前,基地已吸引了一批高端裝備制造項目落戶發展,成為了珠三角地區較具規模、發展較快、水平較高的專業基地之一。
為籌辦好珠西裝洽會,中山及時成立了由副市長高瑞生擔任主任的組委會,成員由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今年以來,由市領導帶隊,先后赴德國、瑞士、北京、武漢、深圳等地開展系列招商活動,成功與國內300多家先進制造裝備龍頭企業對接交流,與8個行業協會建立緊密合作關系,100多家企業先后到中山考察。今年1-7月,全市新簽約超億元裝備制造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
主攻“六大方向”讓有技術的企業不愁政策
按照胡春華書記中山調研時提出的“發展高精尖裝備制造業”指示精神,中山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客觀面對發展困境與短板,把“發展高精特尖裝備”作為產業方向,聚焦發展智能制造裝備、衛星應用及物聯網裝備、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節能環保等新能源裝備、光電裝備、健康醫療器械、高端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六大產業,優先發展工作母機類企業,重點扶持有核心技術、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高端裝備制造業。
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方面,中山先后出臺了 《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等政策文件,從產業布局、項目規劃、工作方案、招商計劃、資金扶持等方面,明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思路。
按照相關規劃,市財政2015—2017年共安排10.5億元,重點支持裝備制造業及技術改造。8月份剛剛出臺的《關于促進工作母機類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工作母機企業的發展。據市經信局介紹,新政策措施有兩個特點:一是提級,將受惠面擴大一倍,同時提高補助標準。二是擴面,新引進“三有”工作母機企業,參照市鼓勵發展總部經濟系列政策,按“一事一議”原則制訂扶持措施。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對政策落實提出要求:用足用好3年10多億元技改專項資金,大力推動裝備企業加快實施以增資擴產、機器換人、智能化改造等為重點的技術改造。依托人才節、人才池、高才會等,重點引進裝備制造業領域的優秀人才,以及一批自帶項目、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人才前來投資創業。
力爭2020年培育5家百億級領軍企業
按照市委、市政府在規劃,將通過集中扶持,促進一批骨干潛力企業快速成長,力爭到2020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5000億元,培育5家百億級龍頭領軍企業,50家十億級重點優勢企業。
要實現這一階段性發展目標,產業載體建設很重要。據市經信局介紹,按照胡春華書記強調要把翠亨新區建設成為中山的產業中心、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集聚中心的指示精神,將進一步完善翠亨新區總體規劃與產業規劃,加快建設中瑞(中歐)合作產業園等高端平臺,提速發展先進裝備制造和健康醫藥等優勢產業,迅速掀起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高端項目引進熱潮。規劃建設中的中山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將依托板芙鎮河西片區6000 多畝可供開發的連片建設用地。在全市選擇具有成片土地資源、具備馬上開發利用條件的坦洲鎮、民眾鎮等四個鎮區的工業園區,集中全市之力,建設四個市級產業平臺,并支持其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同時,加快建設已有一定基礎的中山臨海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國家火炬中山電梯特色產業基地、北斗物聯網產業基地和國家健康醫藥產業基地四個基地。
位于中山美居產業園的中山市智能改造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在建設中。目前,該平臺已為咀香園、香山衡器、美的等30 多家中山企業免費提供了一體化解決方案;3條基于工業4.0 的無人工廠示范線預計9月建成。
招商引資方面,中山在成功舉辦深圳、北京和武漢裝備業招商推介會的基礎上,下半年將瞄準智能智造、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重點領域,赴歐洲和沈陽、大連、連云港等城市,面向國內外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實施定向招商。在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之后,中山還將做好中韓日歐美五國造船企業高峰會議、國家激光學會年會的籌備工作,為全市招商引資、企業開拓市場、項目對接合作搭建平臺。裝備制造業行業協會也在加緊籌建,中山將打造裝備制造業實訓基地。